【试错法的次数取决于】试错思维训练

来源:科学发展观总结 发布时间:2019-03-24 点击:
试错法,也就是猜想——反驳方法。这是在科学领域应用较多的一种方法,也是人类认识和思维的方法之一。它对于我们提高理论和各项行动方案的真实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证伪”和试错法是由哲学家波普尔提出的。波普尔反对经验证实和经验归纳。在他看来,很多科学理论无法用经验来证实。例如,假设某人养了一群鸡,每天中午12时,他准时给鸡喂食,即每当这时,他撒下一把米粒,鸡就会围上来。但是,谁能保证有一天主人撒米粒不是喂它们,而是把它们哄过来,抓起其中某一只,给杀掉呢?这就是说,我们所得到的结论:主人撒米粒就是给鸡喂食只是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的归纳,而只要这个经验没有穷尽,那么这个结论就始终值得怀疑。

  但是,经验又不可能被某人所穷尽。正是针对这种情况,波普尔以演绎方法去证伪结论。他认为,一个经验的科学体系必然能够被经验反驳。如果一个理论的可证伪度越高,即潜在的证伪因素越多,就意味着它被证伪的机会越多。这就造成禁止得较多,从而对经验世界断定得较多。

  正是依据理论的上述特点,波普尔提出:理论就是一种猜测,是在猜测与反驳中前进的。把这试错的做法或猜测——反驳的做法上升到方法论的高度,作为发现新理论、制定新决策的方法,就是试错法或猜测——反驳法。试错法就是一种对认识进行不断证伪、不断限定,从而提高其正确性的思维过程。

  训练1:第一步先猜测

  没有猜测,就不会发现错误,也就不会有反驳和更正。猜测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怀疑,这种怀疑不是为了怀疑而怀疑,而是为了发现问题、更正问题,是科学审慎的态度。我们的认识一方面来自于观察、实践,另一方面来自于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储存。然而,大脑中的知识储存并不是原封不动地被吸引、利用,而只能是有选择地、批判地被吸引、利用。这就需要猜测、怀疑,对以往知识进行修正,修正过的知识方可融进新的认识、理论之中。

  猜测之所以被运用,还在于我们对事物的认识,虽然已掌握了部分事实材料,但还是不能清晰地、完整地把握事物。此时,我们不能等到事物的本质全部自动呈现之时,而是要积极地创造条件,使之尽快暴露出来,并积极地进行猜测、审查,以期从已有事实中发现新东西。

  猜测离不开直觉和想象。从这方面讲,猜测同创造性思维紧密相连,可归入创造性思维之列。

  但是,猜测不是胡乱地想象,随意地编造。它除了要尊重已有的事实外,还须符合:

  (1)简单性要求,即经猜测而得的设想必须简单明了,必须让人一看就明白新设想“新”在何处,它与旧认识的关联何在等。

  (2)可以独立地检验性要求,即新设想除了可以解释预定要解释的东西之外。它还必须具有一些可以接受检验的新推论。否则,它仍然停留在原有认识水平上。

  例如,我们在写一份分析报告时,先陈述已有的某方面成就及其不足,提出自己的新主张,然后还必须从自己的新主张中推论出几种建设性意见或几条重要结论。这是写报告的基本要求。

  (3)尽可能获得成功和较长久地不被替代、推翻。之所以进行猜测、怀疑原有认识,就是为了确立新认识和理论。如果新理论不追求成功、长时间有效,猜测就毫无必要了。

  上述三个要求符合试错法的基本精神。

  训练2:第二步再反驳

  没有反驳,猜测就是一厢情愿且可能是错误重重的设想。反驳就是批判,就是在初步结论中寻找毛病、发现错误,通过检验确定错误,最后排除错误的思维过程。排除错误是试错法的目的,也是它的本质。

  因为不能排除错误,认识就不能得到提高,就不可能从错误丛生中走出来。所以,人类高明于动物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能够排除错误,以免干扰新的认识。而动物能够发现错误,但不能排除,从而导致它以后的重犯,并最终导致灭亡。通过批判和排除错误,反驳也就可以确保理论的错误减少或不增加,确保理论的被接受和运用。

  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反驳并不是一味地否认,对于对方来说可以从错误中学习。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会犯错。人只有在犯错中才能逐步走向成熟,最终取得成功。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错误是一个人进步的动力,如果没有错误,一个人不可能取得很大的进步,而整个国家的科学也不能取得较快的发展。一个国家中,所有方针、政策就是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而一个家庭、一个人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应该正视错误,犯错误并不可怕,只要能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此后加以改正就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经常使用试错法。而试错法是猜测与反驳的结合。在某些方面,这种方法与假设—演绎法相似,但很多方面也存在着不同之处。假说方法一般是先根据事实,确立一个假说。然后寻求支持它的证据。而试错法正好相反,对于已经有的认识的试错,试错法不是找正面论据支持它,而是寻求推翻它、驳倒它的例子。在找到这些反例之后就排除它,只有这样,才能使认识更加精确、科学。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这两种方法有着对立的方向,但有着相同的动机和目的。

  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证实某一理论是正确的,并且它的存在是有科学性的。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采取更合适的行动,最终走向成功。
上一篇:发散思维的特点|发散思维练习
下一篇:怎么提高记忆力方法|提高记忆力的九种方法
推荐内容

Copyright @ 2013 - 2018 及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及时范文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1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