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山导游词讲解5篇

来源:导游词 发布时间:2020-06-24 点击:

  清源山国家重点风景区是泉州十八景之一,也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大片区组成,总面积六十二平方公里。下面是小编搜集的清源山导游词讲解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清源山导游词讲解(1)

  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去登山,去共同领略有“秀出东南”美誉的清源山秀丽而多姿的风采!由于时间所限,我们今天参观的景点依次是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希望大家玩得开心尽兴!

  清源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大片区组成,总面积六十二平方公里。清源山景区方圆有四十华里,主峰海拔498米,与泉州市山城相依,相互辉映,犹如名城泉州的一颗璀璨明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吸引了众多的海外游客。

  清源山历史上因泉眼诸多亦名“泉山”,城因山得名“泉州”;山高人云又名“齐云山”;位于市区北郊又称“北山”;因山峰鼎峙,故又称“三台山”。据泉州府志记载,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唐代“儒、道、释”三家竞相占地经营,兼有伊斯兰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动踪迹,逐步发展为多种宗教兼容并蓄的文化名山。

  景区内流泉飞瀑、奇岩异洞、峰峦叠翠、万木竞秀,以宗教寺庙宫观、文人书院石宝以及石雕石构石刻等文物为主的人文景观几乎遍布清源山的每个角落,现存完好的宋、元时期道教、佛教大型石雕共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近500方,元、明、清三代花岗岩仿木结构佛像石室3处,以及近代高憎弘一法师(李叔同)舍利塔和广钦法师塔院。

  自古以来,清源山就以36洞天,18胜景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等为胜,今天我们时间有限,无法饱览清源山的神韵,只能让大家留点遗憾去回味,或可以从我们有关的旅游宣传资料中去神游一番了。

  好,现在我们参观第一站--老君岩。

  老君岩的布局是这样的:山门--林荫石径--老君造像。

  大家现在站的地方为老君岩的山门,请大家注意,眼前这曲尺型的上下两级平台,是阴阳太极八卦的变型图案,正前耸立的这方天然石头上镌刻着“青牛西去,紫气东来”八个篆字,还有这幢以盘根错节为窗饰挂落的石构山门,充满了山野气息,把老子“崇尚自然”的思想烘托得淋漓尽致,令人有进入物外仙境的快意之感。

  沿着这条幽静的林荫石径往前,植物界巨人一榕树分立两侧,气派非凡。那一丛丛既密又长的树根,有如老子的长髯,昭示出老子的思想“天长地久“,无限生机。

  各位朋友,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尊石雕,就是有真正“老子天下第一“美誉的老君造像。者君造像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是我国道教石刻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它刻于宋代,历经千年风雨沧桑,依然栩翎如生,神采奕奕。

  据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泉州府志》记载:“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说明它是一块形状肖似老翁的天然巨岩,是巧夺天工的民间工匠略施技艺,把它雕刻成春秋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道教开山鼻祖老子的坐像。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记述“老子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日聃。”故籍为楚地苦县历乡“曲仁里人”。

  老子的不朽之作《道德经》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象我们常说的“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告诫人们祸福旦夕,都是相对的,不必为此患得患失,有所得必有所失,任何时候,都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被表象所迷惑,他的观点,充满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老君造像原先有一座高大的道观围护,规模宏伟的真君殿、北斗殿等道教建筑颇为壮观,后来道观被焚毁,老君岩便露天屹立,与大自然浑为一体,它的健在,足以证实誉称“世界宗教博物馆”的泉州古城,在宋代的道教文化是十分发达兴盛的。李老君骑着青牛出函谷关,悠悠然“由楚入闽”,大概是看中了&ldq

  第2页 /(共4页)uo;泉南佛国”这一风水宝地吧?!

  现在让我们来认真观赏老君石雕坐像。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席地面积55平方米。由于它是我国现存最大,雕技最绝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因此文史界人士戏称之为“老子天下第一”倒也名符其实。

  生动逼真的造型,精美传神的韵味,夸张写意的线条,质朴淳厚的内涵,天人合一的意境,使这尊老君石像显得格外亲切可爱,充满令人心驰神往、百看不厌的魅力。你看它席地而坐,左手扶膝,右手凭几,双眼含笑,须眉皓然,真可谓“风过髯动,指能弹物”。严格他说,老君的耳朵和双膝似乎不合比例,双耳垂肩、膝大无比,但这夸张和变位却恰到好处地让人感到大丈夫的伸屈自如。

  而最令人喜爱和赞叹的是,石刻老君的神态和蔼可亲,目光深邃而睿智,满脸笑容,豁达大度,平易近人,充满了一种温馨的人情味,一点也没有道貌岸然、威严凌厉的神仙架势。那襟怀坦荡,笑口常开的神情,让人感到可亲、可近。在民间,这尊老子石像还是健康长寿的象征。泉州有句方言:“摸到鼻,吃百二;摸到目,吃百六。”意思是说,谁能摸到老君的鼻子,可以活上一百二,摸到眼睛呢,可以活上一百六。当然,只有小娃娃才会信以为真。其实清源山空气清新,又有山野之趣,常到此地,身心得益,不必摸到什么鼻子眼睛,便可延年益寿了。

  在亲近了千年老人之后,此刻我们将进入“幽谷梵音”的意境区。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古朴自然的古寺即为千手岩。

  千手岩又名观音寺,它是因为供奉观音像而得名。千手岩处在清源山的左峰,寺宇红墙素瓦,显得格外清新。大殿正中靠后供奉的是宋代石雕佛教创始人释伽牟尼坐像,石像工艺精湛,维妙维肖,是清源山宋代石雕艺术佳作之一。石像前的千手千服观音塑像慈眉善眼,神态极佳。两旁壁上的十八罗汉画像,神态各异,有呼之欲出之感。

  千手岩寺中常年暮鼓晨钟,香火不绝,寺前苍松翠柏,峰石磷峋,别有一番情趣。值得一提的是寺前这株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古松,不知大家是否瞧出了它的特别之处?你看它树干东西分成两叉,正对寺庙大门,却又不遮佛眼,与寺庙形成一个很美的夹角,令人称奇。古松苍劲挺拔,虬曲盘旋,像一位慈善为怀的老者,张开双臂,迎接四方宾客,因此,无怪乎黄山的客人观摩了这棵古松后,赞叹它比黄山的“迎客松”还美,姿态更加热情大度。

  从千手岩往上攀缓十多分钟,即到弥陀岩。弥陀岩可以说是清源山的精华之一,这里有流泉飞瀑、古树名木、庙宇石刻……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巧夺天工。我们来看这一处“泉窟观瀑”。瞧,清澈的泉水从五十米高的陡壁上泻落,在青石上飞珠溅玉,充满了诗情画意,把人间的凡尘俗念荡涤贻尽,历代文人骚客每每至此,不免文思流溢,满目的摩崖石刻,如“洗心”、“清如许”、“流膏”等题刻仍熠熠生辉,为我们增加了观赏雅兴,不知大家是否有人生画中游的美妙感受!

  在瀑布旁的这一株由古榕和重阳木合抱成一体,造型奇特的附生树,如情深意笃的“天侣”,故美其名曰:“天侣呈瑞”。看着它们如此亲密无间,如胶似漆,令人既惊叹不已又不由得浮想联翩,不少的文人墨客说它是陈三五娘留在故乡土地上的化身。因此,这里常有年轻的恋人,如意的夫妇相偎于此,留下充满诗情画意的纪念照。而仅隔几步之遥的这棵浓荫如盖的大树,相传是700多年前施琅将军的的部将从台湾带回故乡栽种的“洋蒲桃“,俗称“莲雾”。每当收获季节,树上绿里透红,果实累累,形若斗笠,顶部尖、底部宽,吃起来清凉可口别有风味。

  再往上,过云台,穿“一线天”,便到了高筑云台之上的弥陀岩石室,弥陀岩是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仿木结构,平面近方形,背依石壁,面宽5.6公尺,歇山顶,正脊中间置一葫芦,门上横额书“阿弥陀佛”,柱头及外檐用斗拱,岩内顶为叠涩方形藻井,石壁岩面浮雕“阿弥陀佛”立像一尊,高5米,宽2米,造型端庄大方,面容丰满,慈祥和善,头结螺髻,足踏莲花,左手平胸,右手下垂,据佛经上说,这是表示要满足信徒的愿望,接引众生往极乐世界的意思。难怪这么多善男信女,见了阿弥陀佛,都顶礼膜拜,虔诚备至。

  右室右侧有一方石碑《元代重修记事石碑》,这一方石碑记载了弥陀岩石室石刻的重修过程,而最有价值的则是碑文中出现的多处简化字,是汉字简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史料。寺前平台叫“一啸台”,台的左右各有3.5米高的5级实心佛塔一座。站在一啸台极目远眺,晋水横流,双塔凌空,红房碧野,景色妖娆,使人心旷神治,留连忘返。

  泉州具有宗教博物馆之美誉,这在母亲山--清源山体现得更为突出。前面我们参观了老君岩(道教),千手岩、弥陀岩(佛教),现在让我们一起登上碧霄岩(喇嘛教),去领略碧霄岩三世佛的风采吧。

  三世佛并排结咖跌坐于仰覆莲花座上,主像通高约2.5米,左右二像稍低。佛像保存完好,皆为土蕃式样:佛发螺鬓,上置宝严。面相上宽下窄,双耳垂肩,肩宽腰细,均着袒右肩袈,并以架裟一角搭于左肩上。衣纹用凸雕线条表示,虽历经沧桑而线条依然明显。石像均有圆形头光及身光。中尊为释迦像,又称现在佛,主司现在的世界,其造像作触地印之魔相,一手向下抚地,一手向上。左尊称为药师佛,即过去佛,主管过去的世界。他也是一手向下,一手向上,只是左掌托钵。右尊叫弥陀佛,是未来佛,作施定印之禅定相,即双手交叠置于腹部。险要的地势,精湛的技术和迥异的形状,无不让每一个参观者啧啧称奇。

  三世佛是13世纪以来藏传密教(俗称喇嘛教)佛堂中所供奉的主要佛像。《元代画塑记》上记载,元大都的藏式寺院中,三世佛皆供于“正殿”,是当时元朝信奉的主神。目前,这三世佛石刻经专家考证后认定为:我国发现的现存时代最早、保存最好、位于最东南的梵式三世佛造像。南侧20米处有一方石刻即记载三世佛刻于1292年,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名碑奇石,密荫幽涧,是碧霄岩的一大特点,以“三世佛”为中心,南侧有1991年所建的闽南民居风格的广钦法师塔院建筑群体;于其背后,我们看到了这个很大的南宋摩崖楷书石刻“寿”字,字体高3.5米,宽3.15米,誉称“闽中第一大‘寿’字”;旁边是伏虎僧雕刻,下方则有清代名士留下的数方石刻。

  俗话说:无限风光在顶峰,高处登临,眼界顿觉开阔。清源洞、南台岩这两个景点可以说是我们今天抵达的最高峰,称之为“山海大观”。清源洞作为清源山第一洞,溶合泉州丰厚的历史、文化和宗教积淀,具有很高的观赏和学术价值。清源洞又名“纯阳洞”、“蜕仙岩”。《泉州府志》称:“清源洞尤其大而奇者”。

  宋绍兴年间有裴姓道人在此蜕骨登仙,时人塑像供奉。裴道人何以在此羽化成仙?这是一个富有神秘色彩、流传久远的民间传说,说的是裴道人为民除害,追杀残害生灵的巨蟒至清源洞,堵住洞口而蜕化。若问清源洞有多深?民间尚有“清源洞通洛阳江”的传说。洞前有裴仙祠、观音殿、文昌阁等三教祠宇森然并列交相辉映。还有一大批历史名人纷至沓来留下无数胜迹;李光缙、何乔远、姜志礼、洪承畴、粘本盛、马负书、施琅、……清源洞不仅具有深邃的历史内

  第4页 /(共4页)涵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还有极为壮观优美的自然风光。现在让我们领略此处的万千气象。这一带山脉横断,峰峦起伏,层次变化极富规律;群落丰富多彩,四季常青,具有亚热带雨林特征,从中随步可见历尽风霜依然生机盎然的古树名木。春夏之间山顶云雾蒸腾,洞前亭阁缥缈。

  又因高居主峰,下临无际,近景有山影倒映天湖,中景有古城尽收眼底,远景有大海苍茫,构成一幅绝妙的“山海大观”意境图。南台岩则如“空中楼阁”,巨石高耸,视野旷远,左挹大海,右带金溪,晋水横波,古城在抱,紫帽凌霄峙其前,东西两塔拜其下,是“山海大观”意境区中一处妙夺天工的奇景。同样有释、道、佛三教建筑紧依绝壁而起,四周树木葱笼,亦是一处游人登高远眺之佳景。

  朋友们,我们的游程即将结束。大家知道清源山佳景遍布,我们今天所见仅仅是凤毛麟角,但我希望通过我的介绍,各位能对清源这座国家级名山留下美好的印象,能引发您寄意山水,重游故地之情!

  最后,谢谢大家的配合,愿有机会再和各位朋友相聚!

  清源山导游词讲解(2)

  各位旅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有“秀出东南”之美誉的清源山观光旅游。我是春晖旅行社的导游,我姓林,大家可以叫我小林。在我旁边的这位是我们的司机陈师傅,他有多年的驾车经验,相信我们会有一段愉快而又舒适的旅程。很高兴今天由我们来为大家服务,在这里我先预祝大家旅途愉快。由于时间的限制,我们今天参观的景点是老君岩和清源山第一洞,希望大家玩得开心游的尽兴!

  在乘船游锦江而下四里处,左岸小山峰上有一座观景亭。离船登岸,顺石阶上亭阁,四周景色尽收眼底。云雾缭绕其间,使人如置身于仙山琼阁之中,这里便是丹霞新十二景之一的仙山琼阁。向后仰看,只见丹霞山主峰犹如一艘巨轮乘风破浪,又似一只高大的骆驼正在跋山涉水。

  向前眺望,姐妹峰婷婷玉立,脉脉含情,朝夕相处,形影不离;拇指峰犹如大地伸出“拇指”,赞美秀丽的丹霞景色;茶壶峰亦十分逼真,有壶盖、壶嘴,唯独没有茶壶把手。传说古时候姐妹二人,热情好客,争着给远方的宾客斟茶一不小心扯脱了壶把,香茶溅下锦江,香溢30里。

  在茶壶峰前后的燕岩、平顶寨又如一张茶几和一只茶杯,与茶壶峰相映成趣。最远处有一峰直立,形如观音菩萨,观音前面更有两座小石峰,宛如金童玉女,形成了“童子拜观音”的绝妙之景。

  整个景区是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大片组成,总面积六十二平方公里。清源山景区方圆有四十华里,主峰海拔498 米,是泉州城一颗璀璨的明珠。大家知道我们清源山为什么如此出名吗?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清源山也正是借仙而出名的。

  传说当年铁拐李云游到此地的时候,看到这里的景色如此的美丽,乐得他举起了拐杖不停地点地,大呼:妙哉!妙哉!没想到用力过猛,铁杖深入地层数丈,突然就冒出一股清泉,喷射不止。因此,当时第一个发现此泉的人,就把此山命名为“泉山”。此城也因此得名“泉州”。

  来到白云山脚下,大家首先看到的是芬芳满园的云台花园,里面有许多奇花异草。最神奇的是花园的中央有一个巨大的花钟,这个花钟是由12种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组成的,每到一个时刻,就会有一种花开放,告诉你现在是几点钟。

  白云山,位于广州市白云区,为南粤名山之一,自古就有“羊城第一秀”之称。山体相当宽阔,由30多座山峰组成,为广东最高峰九连山的支脉。面积20.98平方公里,主峰摩星岭高382米。以下是关于白云山的导游词范文!

  清源山景区以宗教寺庙宫观、文人书院石宝以及石雕石构石刻等文物为主的人文景观几乎遍布清源山的每个角落,现存完好的宋、元时期道教、佛教大型石雕共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近500方,元、明、清三代花岗岩仿木结构佛像石室3处,以及近代高憎弘一法师(李叔同)舍利塔和广钦法师塔院。自古以来,清源山就以36洞天,18胜景闻名于世。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公元1664年入关到1911年灭亡,共统治中国268年,其间经历了10个皇帝,除末代皇帝溥仪外,其他9位皇帝分别在河北省遵化市和易县境内修建了规模宏大、体系完整的帝后妃陵墓群,即清东陵和清西陵,另外,在辽宁省沈阳市还建有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福陵,清太宗皇太极的昭陵,以及在新宾县建有清代远祖的永陵。所以,清代陵寝共有5处,即永陵、福陵、昭陵、清东陵、清西陵,这几处陵寝都营造得个有特色。各具千秋,但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的就要数遵化市境内的清东陵了。

  山位于太行山中,山青水秀。东有玉龙峰,西有灵鹫峰,南有灵龟山,北有伏牛岭,群山环抱,景色迷人。这里有灵山寺女娲宫,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据说女娲在此炼石,捏土造人,殷纣王在这儿降香,姜太公在此钓鱼,唐太宗在此加封....。灵山 十景为:危岩少进 群峰耸翠 列柿流丹 一径蓬壶 半岩风雨 九天鸣佩 巨崖走蛟 双剑横秋 东海龙吟 西山虎啸。灵山湖可垂钓、太公湖可泛舟、灵梯登高、千古佛洞钻越...古老的人文景观,神奇的传说故事,能够使您心旷神怡,百愁俱消。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淇县灵山导游词,欢迎大家阅读!

  好的,现在请大家随我往前走,先去参观--老君岩。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老君岩的山门,这座山门是以牌坊的形式建立的,高12.6米,宽21米。而眼前这曲尺型的上下两级平台,是阴阳太极八卦的变型图案,正前耸立的这方天然石头上镌刻着“青牛西去,紫气东来”八个字,还有这石构山门,把老子“崇尚自然”的思想烘托得淋漓尽致,使人有种进入物外仙境的感觉。

  沿着这条幽静的林荫石径往前,植物界巨人一榕树分立两侧,气派非凡。那一丛丛既密又长的树根,有如老子的长髯,昭示出老子的思想“天长地久“,无限生机。

  各位游客: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组恢宏建筑,就是今日瘦西湖的南大门,她正敞开怀抱,热情欢迎我们的到来。瘦西湖南大门像一道屏障,使瘦西湖诸景半藏半露,恰似美人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门厅檐口的瘦西湖三字匾,是扬州已故书法家孙龙父的手笔。门厅廊柱上一副槛联这样写道:天地本无私,春花秋月尽我留连,得闲便是主人,且莫间平泉草木;湖山倍多丽,杰阁幽亭凭谁点缀,到处别开生面,真不减清s画图。是晚清扬州诗人李逸休撰题,并由其女儿扬州著名书法家李圣和书写的。有了这副祖联,瘦西湖风光也更添了几分滋力。几年前,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元妃省亲的那场重头戏就是在这地拍摄的,让我们像当年的元妃那样登上挂揖兰桡,透过珠帘绣幕,去纵情领略瘦西湖的风光吧!

  各位朋友,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尊石雕,就是有“老子天下第一”美誉的老君造像。老君造像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是我国道教石刻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它刻于宋代,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占地面积55平方米。由于它是我国现存最大,雕技最绝,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因此文史界人士戏称它为“老子天下第一”。 倒也名符其实。生动逼真的造型,精美传神的韵味,夸张写意的线条,质朴淳厚的内涵,天人合一的意境,使这尊老君石像显得格外亲切可爱,充满令人心驰神往、百看不厌的魅力。而最令人喜爱和赞叹的是,石刻老君的神态和蔼可亲,目光深邃而睿智,满脸笑容,豁达大度,平易近人,充满了一种温馨的人情味,一点也没有道貌岸然、威严凌厉 神仙架势。同时,这尊老子石像还是健康长寿的象征。泉州有句方言:“摸到鼻,吃百二;摸到目,吃百六。”这是用我们闽南的方言讲的。意思是说,谁能摸到老君的鼻子,可以活上一百二,摸到眼睛呢,可以活上一百六。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摸摸看。

  各位朋友,我们今天的清源山之旅就到此结束了。大家知道清源山佳景遍布,我们今天所见仅仅是凤毛麟角,但希望通过我的介绍后,能让各位对清源山留下美好的印象,能引发您寄意山水,重游故地之情! 最后,谢谢大家的配合,愿有机会再和各位朋友相聚!

  白塔山位于甘肃省兰州市黄河北岸北滨河中路,海拔一千七百多米,山势起伏,有“拱抱金城”之雄姿。白塔寺,始建于元代,白塔寺原有“镇山三宝“:象皮鼓,青铜钟,紫荆树。其高超的建筑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

  清源山导游词讲解(3)

  三世佛并排结咖跌坐于仰覆莲花座上,主像通高约2.5米,左右二像稍低。佛像保存完好,皆为土蕃式样:佛发螺鬓,上置宝严。面相上宽下窄,双耳垂肩,肩宽腰细,均着袒右肩袈,并以架裟一角搭于左肩上。衣纹用凸雕线条表示,虽历经沧桑而线条依然明显。石像均有圆形头光及身光。中尊为释迦像,又称现在佛,主司现在的世界,其造像作触地印之魔相,一手向下抚地,一手向上。左尊称为药师佛,即过去佛,主管过去的世界。他也是一手向下,一手向上,只是左掌托钵。右尊叫弥陀佛,是未来佛,作施定印之禅定相,即双手交叠置于腹部。险要的地势,精湛的技术和迥异的形状,无不让每一个参观者啧啧称奇。

  三世佛是13世纪以来藏传密教(俗称喇嘛教)佛堂中所供奉的主要佛像。《元代画塑记》上记载,元大都的藏式寺院中,三世佛皆供于“正殿”,是当时元朝信奉的主神。目前,这三世佛石刻经专家考证后认定为:我国发现的现存时代最早、保存最好、位于最东南的梵式三世佛造像。南侧20米处有一方石刻即记载三世佛刻于1292年,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名碑奇石,密荫幽涧,是碧霄岩的一大特点,以“三世佛”为中心,南侧有1991年所建的闽南民居风格的广钦法师塔院建筑群体;于其背后,我们看到了这个很大的南宋摩崖楷书石刻“寿”字,字体高3.5米,宽3.15米,誉称“闽中第一大‘寿’字”;旁边是伏虎僧雕刻,下方则有清代名士留下的数方石刻。

  俗话说:无限风光在顶峰,高处登临,眼界顿觉开阔。清源洞、南台岩这两个景点可以说是我们今天抵达的最高峰,称之为“山海大观”。清源洞作为清源山第一洞,溶合泉州丰厚的历史、文化和宗教积淀,具有很高的观赏和学术价值。清源洞又名“纯阳洞”、“蜕仙岩”。《泉州府志》称:“清源洞尤其大而奇者”。

  宋绍兴年间有裴姓道人在此蜕骨登仙,时人塑像供奉。裴道人何以在此羽化成仙?这是一个富有神秘色彩、流传久远的民间传说,说的是裴道人为民除害,追杀残害生灵的巨蟒至清源洞,堵住洞口而蜕化。若问清源洞有多深?民间尚有“清源洞通洛阳江”的传说。洞前有裴仙祠、观音殿、文昌阁等三教祠宇森然并列交相辉映。

  还有一大批历史名人纷至沓来留下无数胜迹;李光缙、何乔远、姜志礼、洪承畴、粘本盛、马负书、施琅、……清源洞不仅具有深邃的历史内涵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还有极为壮观优美的自然风光。现在让我们领略此处的万千气象。这一带山脉横断,峰峦起伏,层次变化极富规律;群落丰富多彩,四季常青,具有亚热带雨林特征,从中随步可见历尽风霜依然生机盎然的古树名木。

  春夏之间山顶云雾蒸腾,洞前亭阁缥缈。又因高居主峰,下临无际,近景有山影倒映天湖,中景有古城尽收眼底,远景有大海苍茫,构成一幅绝妙的“山海大观”意境图。南台岩则如“空中楼阁”,巨石高耸,视野旷远,左挹大海,右带金溪,晋水横波,古城在抱,紫帽凌霄峙其前,东西两塔拜其下,是“山海大观”意境区中一处妙夺天工的奇景。同样有释、道、佛三教建筑紧依绝壁而起,四周树木葱笼,亦是一处游人登高远眺之佳景。

  朋友们,我们的游程即将结束。大家知道清源山佳景遍布,我们今天所见仅仅是凤毛麟角,但我希望通过我的介绍,各位能对清源这座国家级名山留下美好的印象,能引发您寄意山水,重游故地之情!

  最后,谢谢大家的配合,愿有机会再和各位朋友相聚!

  清源山导游词讲解(4)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依。各位亲爱的团友们,大家好!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老子告诉我们:福祸是相对的,有所得必有所失。所以大家既然已来到有着“海滨邹鲁”之称的泉州,就不要担心抱怨其它什么了,打开你们的心,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尽情地放松游览吧!

  泉州,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曾经盛行的璀璨文化遗迹,能否在今天的游览重温中,再次领略呢?

  好!各位亲爱的团友,大家带着这个问题,也可以说是欲望,首先来游览这“秀出东南”的泉州清源山。

  清源山风景区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大片区组成,总占地面积达62平方公里。清源山景区主峰海拔498米,清源山借仙而得名,那是什么神仙与它有着如此的身世之缘呢?这可要涉及到一个传说了喔!大家都知道“八仙过海”八仙中有个叫做铁拐李,对吧?传说啊,李铁拐云游至此,停在了山头上休息时,见有山下蓝海绿原|、山上苍松翠柏、曲径通幽之美景,这可把铁拐李乐得高举拐杖点地啊,极呼:妙哉、妙哉!可这拐杖呀,因用力太大深入底层数丈,冒出清泉喷射不止啊!于是因泉眼诸多,后人名为“泉山”,而泉州呢,也就因此而得名了,后又渐渐衍化为清源山了,又因山高入云又名“齐云山”;位于市郊北部又称“北山”;山峰鼎峙,故又称“三台山”。

  说到三台山大家也许就会联想到佛教名山——五台山了,同五台山一样,泉州清源山自唐代就有“儒、道、释”三家竞相占地经营,后逐步发展成为多种宗教兼容并蓄的文化名山了。

  好!各位团友!请跟随我的步伐哦!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这座别具特色的老君岩山门了,眼前的二级平台成曲尺形,是太极阴阳八卦变形图案,正前耸立的这块天然石头上镌刻着八个大篆字,大家,猜猜是什么字呢?

  好,我读给大家听,“青牛西去,紫气东来”,说的呢是一个关于老子的典故喔!据记载,西周末年衰败,老子逐弃周隐居,骑着青牛,悠悠然,出函谷关,关令伊喜见有紫气东来,料定有圣人过关啊,果然是圣人老子,伊喜久仰老子大名,要求老子写点东西给他,方可过关,于是老子提笔作了传世之作——<<道德经>>。

  好!大家看到上面写的几个字吗,众妙之门,这可是老子大的名句哦,山门的石窗是以花岗岩镂空制成,窗饰盘根错节!现在我们走进山门,大家可以看到前方一条两旁榕树分立的林荫石径,现在跟随我踏上这幽静的石径,好,大家放松脚步,闭上眼睛,屏住呼吸,然后看看这些犹如老子的长髯的榕树根,会不会像是走进了仙境呢?

  我们带着这种意境继续往前走,话说柳暗花明又一村,好!我的朋友们,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尊石雕呢,就是有真正“老子天下第一”美誉的老君造像,是我国现存最大,雕技最绝、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喔!老君是谁呢?诶!就是我刚才说到的老子啦!那又是谁雕刻的呢?

  据《泉州府志》记载:“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说明它啊,原来是一块形状稍似老翁的天然巨岩,是民间工匠略施技艺而成的。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席地面积55平方米,大家仔细看,它席地而坐,左手扶膝,右手凭几,双眼含笑,须眉皓然,神态和蔼可亲,目光深邃而睿智,充满了一种温馨的人情味,一点也没有道貌岸然、威严凌厉的神仙架势。在民间,这尊老子石像还是健康长寿的象征。泉州有句方言:“摸到鼻,吃百二;摸到目,吃百六。”意思是说,谁能摸到老君的鼻子,可以活上一百二,摸到眼睛呢,可以活上一百六。当然咯!可不要真的爬上去摸,石像可是受保护的喔!

  各位团友,神仙是可以腾云驾雾的,但我们可不能腾云驾雾,我们得细细的游览。下面还有更多的景点让我们慢慢的观赏!

  清源山导游词讲解(5)

  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去登山,去共同领略有“秀出东南”美誉的清源山秀丽而多姿的风采!由于时间所限,我们今天参观的景点依次是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希望大家玩得开心尽兴!

  清源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大片区组成,总面积六十二平方公里。清源山景区方圆有四十华里,主峰海拔498 米,与泉州市山城相依,相互辉映,犹如名城泉州的一颗璀璨明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吸引了众多的海外游客。

  清源山历史上因泉眼诸多亦名“泉山”,城因山得名“泉州”;山高人云又名“齐云山”;位于市区北郊又称“北山”;因山峰鼎峙,故又称“三台山”。据泉州府志记载,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唐代“儒、道、释”三家竞相占地经营,兼有伊斯兰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动踪迹,逐步发展为多种宗教兼容并蓄的文化名山。景区内流泉飞瀑、奇岩异洞、峰峦叠翠、万木竞秀,以宗教寺庙宫观、文人书院石宝以及石雕石构石刻等文物为主的人文景观几乎遍布清源山的每个角落,现存完好的宋、元时期道教、佛教大型石雕共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近500方,元、明、清三代花岗岩仿木结构佛像石室3处,以及近代高憎弘一法师(李叔同)舍利塔和广钦法师塔院。

  自古以来,清源山就以36洞天,18胜景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等为胜,今天我们时间有限,无法饱览清源山的神韵,只能让大家留点遗憾去回味,或可以从我们有关的旅游宣传资料中去神游一番了。

  好,现在我们参观第一站--老君岩。

  老君岩的布局是这样的:山门--林荫石径--老君造像。

  大家现在站的地方为老君岩的山门,请大家注意,眼前这曲尺型的上下两级平台,是阴阳太极八卦的变型图案,正前耸立的这方天然石头上镌刻着“青牛西去,紫气东来”八个篆字,还有这幢以盘根错节为窗饰挂落的石构山门,充满了山野气息,把老子“崇尚自然”的思想烘托得淋漓尽致,令人有进入物外仙境的快意之感。

  沿着这条幽静的林荫石径往前,植物界巨人一榕树分立两侧,气派非凡。那一丛丛既密又长的树根,有如老子的长髯,昭示出老子的思想“天长地久“,无限生机。

  各位朋友,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尊石雕,就是有真正“老子天下第一“美誉的老君造像。者君造像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是我国道教石刻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它刻于宋代,历经千年风雨沧桑,依然栩翎如生,神采奕奕。据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泉州府志》记载:“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说明它是一块形状肖似老翁的天然巨岩,是巧夺天工的民间工匠略施技艺,把它雕刻成春秋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道教开山鼻祖老子的坐像。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记述“老子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日聃。”故籍为楚地苦县历乡“曲仁里人”。

  老子的不朽之作《道德经》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象我们常说的“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告诫人们祸福旦夕,都是相对的,不必为此患得患失,有所得必有所失,任何时候,都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被表象所迷惑,他的观点,充满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老君造像原先有一座高大的道观围护,规模宏伟的真君殿、北斗殿等道教建筑颇为壮观,后来道观被焚毁,老君岩便露天屹立,与大自然浑为一体,它的健在,足以证实誉称“世界宗教博物馆”的泉州古城,在宋代的道教文化是十分发达兴盛的。李老君骑着青牛出函谷关,悠悠然“由楚入闽”,大概是看中了“泉南佛国”这一风水宝地吧?!

  现在让我们来认真观赏老君石雕坐像。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席地面积55平方米。由于它是我国现存最大,雕技最绝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因此文史界人士戏称之为“老子天下第一”倒也名符其实。

  生动逼真的造型,精美传神的韵味,夸张写意的线条,质朴淳厚的内涵,天人合一的意境,使这尊老君石像显得格外亲切可爱,充满令人心驰神往、百看不厌的魅力。你看它席地而坐,左手扶膝,右手凭几,双眼含笑,须眉皓然,真可谓“风过髯动,指能弹物”。

  严格他说,老君的耳朵和双膝似乎不合比例,双耳垂肩、膝大无比,但这夸张和变位却恰到好处地让人感到大丈夫的伸屈自如。而最令人喜爱和赞叹的是,石刻老君的神态和蔼可亲,目光深邃而睿智,满脸笑容,豁达大度,平易近人,充满了一种温馨的人情味,一点也没有道貌岸然、威严凌厉的神仙架势。那襟怀坦荡,笑口常开的神情,让人感到可亲、可近。

  在民间,这尊老子石像还是健康长寿的象征。泉州有句方言:“摸到鼻,吃百二;摸到目,吃百六。”意思是说,谁能摸到老君的鼻子,可以活上一百二,摸到眼睛呢,可以活上一百六。当然,只有小娃娃才会信以为真。其实清源山空气清新,又有山野之趣,常到此地,身心得益,不必摸到什么鼻子眼睛,便可延年益寿了。

  在亲近了千年老人之后,此刻我们将进入“幽谷梵音”的意境区。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古朴自然的古寺即为千手岩。

  千手岩又名观音寺,它是因为供奉观音像而得名。千手岩处在清源山的左峰,寺宇红墙素瓦,显得格外清新。大殿正中靠后供奉的是宋代石雕佛教创始人释伽牟尼坐像,石像工艺精湛,维妙维肖,是清源山宋代石雕艺术佳作之一。石像前的千手千服观音塑像慈眉善眼,神态极佳。两旁壁上的十八罗汉画像,神态各异,有呼之欲出之感。千手岩寺中常年暮鼓晨钟,香火不绝,寺前苍松翠柏,峰石磷峋,别有一番情趣。值得一提的是寺前这株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古松,不知大家是否瞧出了它的特别之处?你看它树干东西分成两叉,正对寺庙大门,却又不遮佛眼,与寺庙形成一个很美的夹角,令人称奇。古松苍劲挺拔,虬曲盘旋,像一位慈善为怀的老者,张开双臂,迎接四方宾客,因此,无怪乎黄山的客人观摩了这棵古松后,赞叹它比黄山的“迎客松”还美,姿态更加热情大度。

  从千手岩往上攀缓十多分钟,即到弥陀岩。弥陀岩可以说是清源山的精华之一,这里有流泉飞瀑、古树名木、庙宇石刻……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巧夺天工。我们来看这一处“泉窟观瀑”。瞧,清澈的泉水从五十米高的陡壁上泻落,在青石上飞珠溅玉,充满了诗情画意,把人间的凡尘俗念荡涤贻尽,历代文人骚客每每至此,不免文思流溢,满目的摩崖石刻,如“洗心”、“清如许”、“流膏”等题刻仍熠熠生辉,为我们增加了观赏雅兴,不知大家是否有人生画中游的美妙感受!

  在瀑布旁的这一株由古榕和重阳木合抱成一体,造型奇特的附生树,如情深意笃的“天侣”,故美其名曰:“天侣呈瑞”。看着它们如此亲密无间,如胶似漆,令人既惊叹不已又不由得浮想联翩,不少的文人墨客说它是陈三五娘留在故乡土地上的化身。因此,这里常有年轻的恋人,如意的夫妇相偎于此,留下充满诗情画意的纪念照。而仅隔几步之遥的这棵浓荫如盖的大树,相传是700多年前施琅将军的的部将从台湾带回故乡栽种的“洋蒲桃“,俗称“莲雾”。每当收获季节,树上绿里透红,果实累累,形若斗笠,顶部尖、底部宽,吃起来清凉可口,别有风味。

  再往上,过云台,穿“一线天”,便到了高筑云台之上的弥陀岩石室,弥陀岩是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 年),仿木结构,平面近方形,背依石壁,面宽5.6公尺,歇山顶,正脊中间置一葫芦,门上横额书“阿弥陀佛”,柱头及外檐用斗拱,岩内顶为叠涩方形藻井,石壁岩面浮雕“阿弥陀佛”立像一尊,高5米,宽2米,造型端庄大方,面容丰满,慈祥和善,头结螺髻,足踏莲花,左手平胸,右手下垂,据佛经上说,这是表示要满足信徒的愿望,接引众生往极乐世界的意思。难怪这么多善男信女,见了阿弥陀佛,都顶礼膜拜,虔诚备至。

  右室右侧有一方石碑《元代重修记事石碑》,这一方石碑记载了弥陀岩石室石刻的重修过程,而最有价值的则是碑文中出现的多处简化字,是汉字简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史料。寺前平台叫“一啸台”,台的左右各有3.5米高的5级实心佛塔一座。站在一啸台极目远眺,晋水横流,双塔凌空,红房碧野,景色妖娆,使人心旷神治,留连忘返。

  泉州具有宗教博物馆之美誉,这在母亲山--清源山体现得更为突出。前面我们参观了老君岩(道教),千手岩、弥陀岩(佛教),现在让我们一起登上碧霄岩(喇嘛教),去领略碧霄岩三世佛的风采吧。

  三世佛并排结咖跌坐于仰覆莲花座上,主像通高约2.5米,左右二像稍低。佛像保存完好,皆为土蕃式样:佛发螺鬓,上置宝严。面相上宽下窄,双耳垂肩,肩宽腰细,均着袒右肩袈,并以架裟一角搭于左肩上。衣纹用凸雕线条表示,虽历经沧桑而线条依然明显。石像均有圆形头光及身光。中尊为释迦像,又称现在佛,主司现在的世界,其造像作触地印之魔相,一手向下抚地,一手向上。左尊称为X师佛,即过去佛,主管过去的世界。他也是一手向下,一手向上,只是左掌托钵。右尊叫弥陀佛,是未来佛,作施定印之禅定相,即双手交叠置于腹部。险要的地势,精湛的技术和迥异的形状,无不让每一个参观者啧啧称奇。

  三世佛是13世纪以来藏传密教(俗称喇嘛教)佛堂中所供奉的主要佛像。《元代画塑记》上记载,元大都的藏式寺院中,三世佛皆供于“正殿”,是当时元朝信奉的主神。目前,这三世佛石刻经专家考证后认定为:我国发现的现存时代最早、保存最好、位于最东南的梵式三世佛造像。南侧20米处有一方石刻即记载三世佛刻于1292年,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名碑奇石,密荫幽涧,是碧霄岩的一大特点,以“三世佛”为中心,南侧有1991年所建的闽南民居风格的广钦法师塔院建筑群体;于其背后,我们看到了这个很大的南宋摩崖楷书石刻“寿”字,字体高3.5米,宽3.15米,誉称“闽中第一大‘寿’字”;旁边是伏虎僧雕刻,下方则有清代名士留下的数方石刻。

  俗话说:无限风光在顶峰,高处登临,眼界顿觉开阔。清源洞、南台岩这两个景点可以说是我们今天抵达的最高峰,称之为“山海大观”。清源洞作为清源山第一洞,溶合泉州丰厚的历史、文化和宗教积淀,具有很高的观赏和学术价值。清源洞又名“纯阳洞”、“蜕仙岩”。《泉州府志》称:“清源洞尤其大而奇者”。

  宋绍兴年间有裴姓道人在此蜕骨登仙,时人塑像供奉。裴道人何以在此羽化成仙?这是一个富有神秘色彩、流传久远的民间传说,说的是裴道人为民除害,追杀残害生灵的巨蟒至清源洞,堵住洞口而蜕化。若问清源洞有多深?民间尚有“清源洞通洛阳江”的传说。

  洞前有裴仙祠、观音殿、文昌阁等三教祠宇森然并列交相辉映。还有一大批历史名人纷至沓来留下无数胜迹;李光缙、何乔远、姜志礼、洪承畴、粘本盛、马负书、施琅、……清源洞不仅具有深邃的历史内涵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还有极为壮观优美的自然风光。现在让我们领略此处的万千气象。

  这一带山脉横断,峰峦起伏,层次变化极富规律;群落丰富多彩,四季常青,具有亚热带雨林特征,从中随步可见历尽风霜依然生机盎然的古树名木。春夏之间山顶云雾蒸腾,洞前亭阁缥缈。又因高居主峰,下临无际,近景有山影倒映天湖,中景有古城尽收眼底,远景有大海苍茫,构成一幅绝妙的“山海大观”意境图。

  南台岩则如“空中楼阁”,巨石高耸,视野旷远,左挹大海,右带金溪,晋水横波,古城在抱,紫帽凌霄峙其前,东西两塔拜其下,是“山海大观”意境区中一处妙夺天工的奇景。同样有释、道、佛三教建筑紧依绝壁而起,四周树木葱笼,亦是一处游人登高远眺之佳景。

  朋友们,我们的游程即将结束。大家知道清源山佳景遍布,我们今天所见仅仅是凤毛麟角,但我希望通过我的介绍,各位能对清源这座国家级名山留下美好的印象,能引发您寄意山水,重游故地之情!

上一篇:最新公园导游词介绍范文
下一篇:介绍湖的导游词5篇

Copyright @ 2013 - 2018 及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及时范文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1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