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包公》观后感800字五篇

来源:介绍信 发布时间:2020-07-19 点击:

  千年包公第一集《清心直道》通过包拯青少年时期真实的故事、包拯出仕时明志诗,介绍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个性形成的原因。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千年包公》观后感8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千年包公》观后感800字<一>

  《千年包公》全片共三集。第一集《清心直道》,介绍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个性形成的原因;通过包拯家训以及包氏后人对他的怀念,突出包拯清正廉洁家风对世人的深刻影响。

  对包拯留传下来唯一的一首诗印象极为深刻,诗曰: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勿贻来者羞。

  这首诗的意思是:“清心”是治身的根本,“直道”是处世的要诀。笔直而细小的树干,一定会长成支撑大厦的栋梁;百炼的纯钢,决不能作弯曲的钩子。仓库里堆满粮食,连老鼠、麻雀也会高兴;田野里寸草不生,连兔子、狐狸也会犯愁。史册上记载着古人许多宝贵的教训,做官就要做好官,千万不要留下耻辱,让后人笑骂。这首诗是包拯出仕做官的座右铭,他用这首诗告诫自己,为官者当谋正直之道,去除贪欲。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官还是民,最顶礼膜拜的一个是关公,一个是包公。敬关公敬的是他的忠义,敬包公敬的是他的公正。关于包公的清德美政、刚正不阿、执法如山我不必在此赘述,我就想说说通过这首诗来看包公的家风。包拯家训中言:“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贼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工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昭后世。”大意是:包氏后世子孙有做官的,如果胡作非为,贪赃枉法,活着,不得再进家门;死了,不能葬身祖坟。在封建社会,不被族人认同,不得衣锦还乡,不得归葬祖坟,是最严厉的惩罚。可见包公治家之威严,训子之严厉。

  家风是一个家庭灵魂的延续,是家族内部世代相传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良好的家风犹如无形的财富,支撑一个家庭栉风沐雨、走向辉煌。这又让我想到曾任山西巡抚曾国荃(曾国藩的九弟)的一句话:“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曾国藩家族正是这样,一部《曾国藩家书》中涵盖最多的内容也是加强子女教育、抓好日常养成、怎样生活学习、如何为人处世等方方面面,曾氏子孙也是人才辈出。

  家风正则行得正,家风淳则风气淳,家风好则党风好。家风中蕴藏着价值观念、道德品质和行为方式,让我们从包公良好的家风中汲取精神力量,以家庭倡廉托起廉政生态,让家庭风尚涵养时代风尚,千千万万个家庭足以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基石

  《千年包公》观后感800字<二>

  近日,按照单位要求观看了纪录片《千年包公》,感触最深的是第二集《铁面无私》,影片主要叙述了包拯任监察御史及开封府尹等官职时,不畏权贵,弹劾贪婪的官员污吏及皇亲国戚的故事,其中以"七弹王逵"、"六弹张尧佐"与"断冷清案"最为精彩,在真实历史文献基础上,用影视剧手法进行再现,突出包公铁面无私、不畏权贵、执法如山的可贵精神。现结合自己成长经历和做为一名合格党员的要求,本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深刻反省自己,从自己灵魂深处找到问题根源,对症下药,治病救人,观后感《千年包公观后感范文》。

  党员要先有纪律意识才能规矩办事。身为党员就要敢于唱"黑脸"、当"包公",对待问题不手软,与人相处与人为善,要有向我开炮的决心,自我剖析要准、纠改及时到位,不流形式、不做样子。在当前的"两学和一做"学习教育中,就应敢于唱"黑脸"、当"包公",发扬包公公正、廉洁、无私、不畏困难的精神,在学习教育中学的深入、找的准确、做的合格、干的实在。

  党员要先当学生才能当好老师。党员领导干部既是"医生"也是"病人",既是学习教育的参与者,也是行为主体人。只有领导干部做到公正不阿,在学习教育中动真格,才能树立起上行下效的良好风范,才能带动每名党员都能刮骨疗毒的生动局面。要有公仆情怀,就要发扬包公两袖清风精神,在清正廉洁中服务人民,才能取信于民。作为党员眼中的"纪检干部",要牢记宗旨意识,把服务人民不应是写在纸的白纸黑字,也不是一句口号,而应是不当"活菩萨",铭记职责,敢于向恶人砍刀,才能不让好人利益受损,才能让人民的利益得到保障。我眼中的"纪检干部",只有无私方能无我,无我方能尽心尽责。

  党员要先治恶人才能保障人民权利。整治四风也好,转变作风也好,出汗排毒也好,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内在的外部的、上面的下面的难题,搞不好就会前功尽弃,甚至害党害国。"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包公的不畏难、不怕苦的精神,就是要求我们从工作要求出发,对照《党章》,树立问题意识,从严查摆,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敢于亮短揭丑的态度、以治病救人的担当,对照党规党纪,严肃认真地查找"四风"上存在的问题,查找工作中的失误,深入剖析原因,认真加以整改,及时挽回群众的损失,让干部作风有改变,群众的事情有人办。

  《千年包公》观后感800字<三>

  学习包公精神,做廉洁执法模范

  按照县纪委的通知要求,我在中央电视台观看了电视纪录片《千年包公》,该片分《清心直道》、《铁面无私》、《以民为本》三级。观看后感触很多。当前,全局上下深入开展廉洁执法工作,恰似给全体公安民警加一道反腐的防护林。既提高了思想认识,又增强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认真履行职责、热情为人民服务的信心和决心。

  廉洁,一个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官员一直受人崇敬和爱戴,古有诸如包公、海瑞,今有诸如焦裕禄、孔繁森等。他们的形象深入民心,他们的故事久久传诵。掩卷沉思,留在胸中的不仅仅是一位位廉洁之士的高大形象,还有一股浩然正气。

  对公安民警来说,如何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是否将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是对大家的严峻考验。公安工作有不少国家和人民赋予的神圣权力,如果将此当成了谋取不义之财,谋取私利的工具,那最终将踏上不归路。公安队伍需要的是耐得住艰苦,管得住小节,挡得住诱惑的正直之警。做为政清廉的民警,还得在自律上把牢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必须加强学习,筑牢理想信念。在上层信仰上,我们要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深入践行群众路线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筑牢廉洁根基。在现实细微层面,我们可学习身边先进人物的事迹,以此鞭策自己,查找差距,提升觉悟。

  其次是要处理好自身的各种关系。在多元社会总少不了形形色色的诱惑,这正是公安民警所面临的考验,这种情形下,在提高道德修养的同时,坚持不受外物引诱,保持冷静头脑与淡泊心境,方可智明而勇猛。要自觉接受各种监督,保持严谨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作风,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使个人利益在保证和发展社会整体利益的前提下来实现,处理好与身边亲朋好友的关系,不教身边朋友以财色之诱拖下水,不教家中亲人恃你手中之权乱纪律,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真正体现出公安民警的气节。

  最后是要加强自我约束意识。"勤生明、廉生威"的道理谁都懂,个人的廉洁主要来自自律,只有通过不断的廉政学习教育,才能未雨绸缪,反腐倡廉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道阻且远。作为新时期的公安民警,要抵御住横流物欲,做清白之人,美节之士。

  廉洁从警,是廉洁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从践行群众路线的高度,深刻领会廉洁的含义,严格遵守人民警察的行为规范,做到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用心谋事,用心干事,扎实苦干求发展。我们作为国家公务员,作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公仆,更应该以廉洁奉公为原则,以清廉纯洁的道德品行"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做勤政廉洁的排头兵,树立良好的民警形象。

  包拯家训给我们的启示,包拯,宋仁宗时任监察御史,公正廉洁,执法不阿,谥号孝肃,后世称包孝肃公。在纪录片《千年包公》第一集《清心直道》中记录了包拯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全文共三十七字,突出了包拯清正廉洁的家风。通过纪录片《千年包公》重读包拯家训,心灵为之震颤,灵魂得以净化。作为今天的我们,应该从包拯家训中得到怎样的启示呢?

  《千年包公》观后感800字<四>

  一部成功的历史人文纪录片,不仅要有历史的真实,还要有现实的观照。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近期播出的3集高清纪录片《千年包公》,从历史中汲取思想精华,采取“纪实+影视再现”的手法呈现真实的历史以及当代人眼中的包公形象。

  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也是纪录片《千年包公》的核心理念。如何展现一个真实的包公?导演组查阅了《宋史·包拯传》、《孝肃包公奏议集》、宋人笔记等大量历史文献资料,采访了几十名海内外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先后前往中国台湾和安徽、河南、广东以及新加坡等地进行实景拍摄,用镜头追寻包公的足迹。全片的情节都源于有据可依的历史记载。如少年包公不赴富人宴的故事,来自朱熹的《朱子语类》;牛舌案、匿金案和冷清案,来自包公的墓志铭;“外甥有理打得舅”的故事,出自司马光的《涑水记闻》;包公“名不在碑而有口皆碑”的故事,来自南宋周密的《癸辛杂识》,等等。片头的创意就是要为包公凿一尊像,在一斧一凿的碎石飞溅中,穿插了清心诗、七弹王逵、不持一砚归和包公井等四个真实情节和场景。

  纪录片只有讲好故事,才具有传播力。纪实是对现实故事的影视叙述,是对一个个精彩现实细节的捕捉和挖掘。在59岁的台湾渔民吴堃玄的家里,专门有一个房间供奉着包公像。拍摄的时候,腼腆的吴堃玄每打扫一处都要祷告几句。这些细节,足见包公在台湾百姓中的影响。在安徽池州一座宏伟的包氏宗祠中,几位长者带着年轻人在祖先包公的画像前诵读家训,凸显了包公家风穿越千年的传承;在河南淮阳那座最小的包公庙里,供着一幅简陋的包公画像,守庙人滕忠红每天虔诚地将一杯清水供在包公像前,象征着包公官清如水,等等。这些鲜活而生动的现实小故事,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历史再现是真实历史故事的影像呈现。《千年包公》的细节再现精益求精,无论是人物还是场景,都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再现历史的真实与厚重。像六弹张尧佐、七弹王逵、不持一砚归、疏通惠民河等精彩情节,再现画面都令人震撼,比起包公的传说更加精彩、丰满、感人。

  全片没有陶醉于对历史的平面叙述,而是向历史深处探寻,从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挖掘中华廉政文化的优秀遗产,进一步营造我国廉政建设的浓厚氛围。全片共3集,紧扣包公的为人、为官、为民三条主线展开故事,用故事带领观众进入历史深处,去体会和思考故事背后的思想精华:包公,一位北宋清官,为什么能跨越千年时空,为百姓所铭记?一首“清心诗”为什么今天还回响在我们耳边?为什么包公家训穿越千年,仍然掷地有声、振聋发聩?为什么“不持一砚归”的故事千古流传?为什么他的为人、为官、为民之道,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借鉴?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2014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河南兰考的时候,勉励当地的纪检干部要当现代的“铁包公”。在强力推进反腐倡廉的当下,《千年包公》这一题材有其特殊的意义。

  《千年包公》观后感800字<五>

  5月24日上午,三集高清纪录片《千年包公》首映式暨新闻发布会在包公园清风讲堂举行。该纪录片力求精准展现宋代历史与包公形象,在短短几个月内,剧组采访了国内及台湾、新加坡等地的几十位包拯研究学者及宋史专家,坚持真实可靠可信的创作原则,查阅大量历史文献资料,摒弃戏说,完全根据史实,进行人物再现与现实拍摄,力争呈现真实而生动的历史故事、有血有肉的包公新形象。

  据了解,《千年包公》由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电视台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和安徽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承制,历时一年制作完成。该片将于5月25日晚8点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首播,并于5月27日晚9点25分在安徽卫视播出。

  《千年包公》自2015年8月正式开拍,剧组成员不顾高温酷暑与严寒冰冻,克服困难,奔波数万公里,先后到台湾、新加坡、河南开封、广东肇庆、浙江宁波、安徽天长、安徽合肥等十几个地区与城市,进行实景拍摄、专家学者釆访及历史再现,积累了大量素材与文献后,于2016年元月开始进入后期剪辑,数易其稿,找差补缺,力求为广大观众呈现一个最为丰满真实、清廉爱民的包公形象。

  坚持廉洁奉公执政为民,坚持反腐倡廉依法治国,这既是民心所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必由之路。包公事迹和包公精神流传、绵延千年不绝,并一直为百姓津津乐道,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廉洁公正的孜孜追求。纪录片《千年包公》顺时而生,采用现代化的电视手段,为观众呈现全新故事场景与视觉享受,依托新颖的艺术形式展现包公精神的当代延续与传承,给观众以启迪。据参与审片的专家学者评价,此片堪称国内近年来历史类纪录片中的精品力作。

上一篇:2019女生最容易就业的十大专业是什么,就业前景有哪些
下一篇:河南农业大学体育院校专业有哪些?平行志愿如何填报?

Copyright @ 2013 - 2018 及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及时范文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1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