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学习心得体会范文5篇

来源: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0-05-10 点击: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危机管理学习心得体会范文5篇,欢迎阅读参考!

  危机管理学习心得体会1

  危机是种普遍现象。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体系,成功地预防危机,处理危机,尽快在危机中复原、甚至得到机遇和发展,是企业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正确认识危机

  危机的爆发大致分二类:一是事物累积到一定程度时爆发,可称为“积发”;二是不可预测的事物的突然袭击,可称作“突发”。危机发生之后必然会集结不同利益群体,表现为媒体追逐、舆论责声、情绪对抗、群体间搏奕谋利等等冲突。企业如何应对,进行危机管理?关键在于事前预防,检视潜在危险,研定防范措施;危机来临时,准确判断危机的核心所在,及早分化风险,尽快结束危机,把负面效应减至最小或转化为企业有利因素甚至机遇。危机管理的实质就是事前预防,事中控制,统筹兼顾,谋取利益。

  培育公司危机意识至关重要。中学时读《扁鹊见秦桓公》的故事,至今尤新,秦桓公对扁鹊的提醒无动于衷,最后竟从“汤熨、针石之所及”的小毛病变成“在骨髓,无请也”的大病并死亡,就在于他没有危机意识。比尔盖茨缔造出世界电子帝国,在于他有“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的危机理念。必须让每位员工知道:我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公司的形象,影响着公众对公司的印象。市场经济下正视危机,对企业成长是一种考验和砥砺。

  二、正确处理危机

  危机事件的发生对企业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二点:一是事件本身的性质;二是主管单位和新闻媒体对事件的评论。注意:事件本身的性质并非不能改变,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关键在于如何与当事方和新闻媒体打交道,特别要化解媒体的过度报道和聚焦,尤其是网络媒体,要设法引导舆论、分散或转移媒体视线,迅速减轻危机的负面影响。平和心态、主动积极、低调处理、控制范围、好的定性,对危机管理最要紧;主要手段则是刚柔相济、整合资源、先急后缓、着眼稳定、内外有别、主动积极。

  1、建立危机预警系统

  企业建立危机预警系统、完善应对机制、健全危机预案,才能发现危机,临危不惧,快捷响应,正确处理。危机可分三级:一般紧急、重要紧急、特别重大事件。不同的危机状态,启动相应的处置方案,才能保证危机处理组织有力、人员到位、物资支援、信息通畅,工作有序高效。

  2、构建和谐媒体关系

  网络时代和市场经济,要求企业与媒体建立和谐关系。和谐的公司媒体关系是企业危机管理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企业要善于和媒体打交道。众多案例说明,好的媒体关系能为企业所用,对宣传企业形象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差的媒体关系不仅不利于企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媒体甚至可以把企业导向被动挨打的局面。因此企业要重视与地方媒介和新闻单位的团结合作,与主流媒体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关键时刻才能让它为我服务。

  3、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和谐的政企关系也是企业危机管理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政府掌握着行政资源,代表着公众利益和公平正义,政府对危机事件的价值取向会直接影响事件的定性和公众舆论,因此企业要善谋政企关系,建立感情,在危机出现时加强联系和沟通,主动汇报情况,争取理解和支持;既要查找政府的责任,又要利用和发挥好政府作用,形成利益共同体,双赢思维是当前处理好政企关系的导则,往往事半功倍。

  4、评估总结改进提高

  评估总结的目的,在于提高素质。危机事件对企业的影响,毕竟主要取决于事件本身的性质和影响范围。评估总结可以发现危机预警、危机处理中的不足,并及时改进完善,进而提高企业危机管理的能力。危机管理既要充分借鉴成功的经验,尤其要借助新技术、新信息和新思维,也要根据危机的实际情况,进行大胆创新。企业要明白:养兵不在于用,而在于防和治。

  危机管理的最高境界不仅仅是“使企业免遭损失”而是“在危机中寻找发展机遇”。

  危机管理学习心得体会2

  根据市委组织部的安排,利用年底两个月的时间,组织机关领导干部参加公共危机管理与舆情应对在线培训班学习。通过学习,对于公共突发事件以及如何应对有了全新的认识。现将自己的学习感想和体会表述如下:

  我国正处在突发事件高发时期,每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带来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无以数计。2008年从无情的暴风雪到5.12汶川大地震国人的心还没有从冰冷中温暖过来,就又经历了大地无情的撕扯;当前甲型H1N1流感在全国各地大面积流行,但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恐慌,在某种程度上,得益于我国政府充分、完善和快速的应急预警和处理机制。突发事件有其突发性和严重的危害性,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将应对突发事件管理工作提到重要位置。作为一名机关的领导干部,我们也必须充分认识到学习应急管理相关知识的重要性,强化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妥善处理好各项工作,健全完善预防和处置公共事件的工作责任体系,确保能有效预防、及时处理公共突发事件。

  首先,认清突发事件的内涵。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 和社会安全事件。它内涵包含了以下核心要素:一是突发事件具有明显的公共性或社会性。突发事件应对法所要解决和应对的是公共危机,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国家启动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二是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和紧迫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是突如其来,如果不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危机就会迅速扩大和升级,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损害。三是突发事件具有危害性和破坏性。危害性和破坏性是突发事件的本质特征,一旦发生本法所称的突发事件,就会对生命财产、社会秩序、公共安全 构成严重威胁,如应对不当就会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或社会秩序的严重动荡。四是突发事件必须借助于公权力的介入和动用社会人力、物力才能解决。公权力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发挥着领导、组织、指挥、协调等功能,公权力介入突发事件的应对。

  其次,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应对突发事件,把预防和应急准备放在优先的位置,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只有牢固树立居安思危、常备不懈的意识,逐步把握规律,主动采取防范准备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同时,在无法完全避免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下,要总结探索如何制度化、科学化、专业化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第一,建立健全应急管理 制度。政府部门 应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加快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形成有效应急管理法制体系,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第二,制定完善应急预案 机制。认真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健全监测、预测、预报、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加强专业救灾抢险队伍建设,健全救灾物资储备制度,搞好培训和预案演练,全面提高政府和全社会的抗风险能力。

  第三,加快建设科技应急体系。高度重视运用科技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强应急管理科学研究 ,提高应急装备和技术水平,加快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形成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科技支撑体系。

  第四,加强组织协调应急管理。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应急管理,落实好各自负责的专项预案,还要按照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纵向和横向的协同配合工作。健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明确各方面职责,确保一旦有事,能够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临事不乱。

  第五,积极开展应急宣传培训。利用多种方式,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 和应急预案,特别是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增强公众的危机意识、社会责任 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深入开展应急专题培训,特别要加强对公务员进行危机管理 专题教育及应对重大危机的培训实践,全面提升应对管理水平。

  再次,提高突发事件中的处理能力。应对突发事件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无论政府还是公众,都需要认真学习,努力探索,提高应对的能力。

  第一,培养危机意识。危机意识是危机预警的起点。在和平发展时期,人们往往缺乏危机意识。通过模拟危机情势,不断完善危机发生的预警与监控系统 ,能够使政府和公众培养危机意识。如灾情演练,通过演练可能在实战中碰到的问题,培养民政干部减灾救灾的意识,从而使他们具有防灾的心理和物质准备。

  第二、建立具有分权性质的危机管理体系。现在的突发性危机多具有跨区域甚至跨国界的高度流动性,但在政府的危机管理上,还是应该多发挥地方或下面的作用。这是因为,分权的政府不仅能促使政府管理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转变,使之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创新精神 ,并产生更强的责任感和更高的效率;而且,随着公民对公共政策 需求回应性的提高,社会治理多元化的需要,政府建立分权性质的危机管理体系也成为可能。如应对台风灾害,不仅仅是我们民政一家的事情,涉及财政、气象、水利、交通、公安和粮食等部门,应通力合作,又应各负其责。

  第三、稳定社会并动员社会参与危机救治。对社会来说,公共危机造成的最大危害在于社会正常秩序遭到破坏并由此带来社会心理的脆弱,所以保持稳定的社会秩序,保持原有的社会运行轨迹是首要的选择。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公关和信息公开是非常重要的。与此同时,需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力量的参与,一方面可以缓解危机在公众中产生的副作用,使公众了解真相,祛除恐惧,消除危机制造者希望危机伴生的流言、恐慌等副产品,起到稳定社会、恢复秩序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政府处理成本。

  应对突发事件跟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涉及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是我们大家共同的事情。在这个过程当中,只有政府与公众都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充分做好了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物质准备和技术准备,建立健全了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提高了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我们的生活才能变得更加平安幸福,我们的社会才能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危机管理学习心得体会3

  危机是种普遍现象。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体系,成功地预防危机,处理危机,尽快在危机中复原、甚至得到机遇和发展,是企业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正确认识危机

  危机的爆发大致分二类:一是事物累积到一定程度时爆发,可称为积发二是不可预测的事物的突然袭击,可称作突发。危机发生之后必然会集结不同利益群体,表现为媒体追逐、舆论责声、情绪对抗、群体间搏奕谋利等等冲突。企业如何应对,进行危机管理?关键在于事前预防,检视潜在危险,研定防范措施;危机来临时,准确判断危机的核心所在,及早分化风险,尽快结束危机,把负面效应减至最小或转化为企业有利因素甚至机遇。危机管理的实质就是事前预防,事中控制,统筹兼顾,谋取利益。

  培育公司危机意识至关重要。中学时读《扁鹊见秦桓公》的故事,至今尤新,秦桓公对扁鹊的提醒无动于衷,最后竟从汤熨、针石之所及的小毛病变成在骨髓,无请也的大病并死亡,就在于他没有危机意识。比尔盖茨缔造出世界电子帝国,在于他有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的危机理念。必须让每位员工知道:我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公司的形象,影响着公众对公司的印象。市场经济下正视危机,对企业成长是一种考验和砥砺。

  二、正确处理危机

  危机事件的发生对企业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二点:一是事件本身的性质;二是主管单位和新闻媒体对事件的评论。注意:事件本身的性质并非不能改变,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关键在于如何与当事方和新闻媒体打交道,特别要化解媒体的过度报道和聚焦,尤其是网络媒体,要设法引导舆论、分散或转移媒体视线,迅速减轻危机的负面影响。平和心态、主动积极、低调处理、控制范围、好的定性,对危机管理最要紧;主要手段则是刚柔相济、整合资源、先急后缓、着眼稳定、内外有别、主动积极。

  1、建立危机预警系统

  企业建立危机预警系统、完善应对机制、健全危机预案,才能发现危机,临危不惧,快捷响应,正确处理。危机可分三级:一般紧急、重要紧急、特别重大事件。不同的危机状态,启动相应的处置方案,才能保证危机处理组织有力、人员到位、物资支援、信息通畅,工作有序高效。

  2、构建和谐媒体关系

  网络时代和市场经济,要求企业与媒体建立和谐关系。和谐的公司媒体关系是企业危机管理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企业要善于和媒体打交道。众多案例说明,好的媒体关系能为企业所用,对宣传企业形象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差的媒体关系不仅不利于企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媒体甚至可以把企业导向被动挨打的局面。因此企业要重视与地方媒介和新闻单位的团结合作,与主流媒体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关键时刻才能让它为我服务。

  3、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和谐的政企关系也是企业危机管理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政府掌握着行政资源,代表着公众利益和公平正义,政府对危机事件的价值取向会直接影响事件的定性和公众舆论,因此企业要善谋政企关系,建立感情,在危机出现时加强联系和沟通,主动汇报情况,争取理解和支持;既要查找政府的责任,又要利用和发挥好政府作用,形成利益共同体,双赢思维是当前处理好政企关系的导则,往往事半功倍。

  4、评估总结改进提高

  评估总结的目的,在于提高素质。危机事件对企业的影响,毕竟主要取决于事件本身的性质和影响范围。评估总结可以发现危机预警、危机处理中的不足,并及时改进完善,进而提高企业危机管理的能力。危机管理既要充分借鉴成功的经验,尤其要借助新技术、新信息和新思维,也要根据危机的实际情况,进行大胆创新。企业要明白:养兵不在于用,而在于防和治。

  危机管理的最高境界不仅仅是使企业免遭损失而是在危机中寻找发展机遇。

  危机管理学习心得体会4

  因近年来公共危机事件增多,所以在选择自学课程时选学了《公共危机管理》,以补自己在此方面知识的不足。抓时间学了一些,确实是本好书,也引发了自己的一些感想,或许偏颇,但不吐不快。书内将危机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经济危机五大类。我看,不够全面。信仰的缺失是不是种危机?信仰危机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灾难?现在我们要怎么做?知道自己的水平有限,以下算是抛砖引玉吧。

  一、正视我们的信仰

  毫无疑问,我们党从来没有放松过,对我们党的队伍,对我们的人民进行的信仰教育,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党内历次政治学习的基础内容,是我们党对群众的宣传基调和导向。但努力,在市场经济利益多元化的冲击下,在花花绿绿不断翻新、膨大物欲的侵蚀下,效果一再打着折扣。革命时期,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是信仰的力量。现在呢?个人认为有必要深入的调查一下,真正的,而不是形式。

  2008年 6月11日,俄罗斯执政党“统一俄罗斯”党宣布了“清党”计划,在进行完审查工作后,将有约3万人被开除出党。我们是否也会有这样的危机呢?不敢想。《江海学刊》陈晏清、荆学民发表的《中国社会信仰的危机与重建》中提到“在市场经济确立之后,有可能出现和已经出现的问题,是信仰的经济化。信仰的经济化也就是信仰的功利化。信仰失去了它对社会发展和人生导向的神圣性。信仰消失在功名利禄之中,功名利禄成为人们行为中唯一的本能的信仰”,发人深省,应该读读。

  二、信仰危机带来的灾难

  或许,您不认可我的判断。康柏榕在天涯社区发表的『股市论谈』中国的信仰危机,我不敢全然苟同,但有的地方,也有几分警示的道理。即是一家之言,就姑且不作评论,摘一两句,大家看看吧。“中国目前最大的危机不是经济危机,而是信仰危机。经济危机常常是由信仰危机伴随而来。” “于右任先生写过一篇《亡国三恶因》,其中道:‘民穷财尽,社会破产,国家破产。国有金,吝不与人,为他人藏。此其一。善不能举,恶不能退,利不能兴,害不能除。化善而作贪,使学而为盗。此其二。宫中、府中、梦中,此哭中、彼笑中,外人窥伺中、霄小拨弄中,国际侦探金钱运动中,一举一动,一黜一陟,堕其术中。此其三。’这篇文章发表后不到一年,貌似强大无比,繁荣昌盛的满清就轰然倒台了。”

  三、我们该做些什么

  陈晏清、荆学民发表的《中国社会信仰的危机与重建》一文中,对重建信仰做了详尽的论述。但多为理论上的,结合自己,个人认为,就信仰问题,在党内有三件事必须要办。一是开展一次摸底,掌握真实情况,但决心要大于形式;二是组织一次大学习、大讨论,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在教师和教材的选择上要下功夫,讲的课让人信服;三是把信仰审核作为一项制度,贯穿于用人、干事中,形成明确的导向。群众的信仰,一靠党员表率,二靠宣传。

  以上是自己学习《公共危机管理》的几点感想,既不靠题,也不成熟,不全面,欢迎大家指正。

  危机管理学习心得体会5

  近段时间以来,我局组织局班子成员对《公共危机管理案例》进行了学习。通过学习,本人对如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有了更深的体会。

  从“非典”、“甲流”到“手足口病”等疫情的出现,暴露出目前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国家对控制传染病流行及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进一步重视,出台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加大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投入,同时加快了建设步伐。现又将公共卫生危机管理列入《公共危机管理案例》进行学习,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及卫生工作者深感对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责任重大。基层卫生组织是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最早发现者、监测者、报告者和具体处理措施的承担者。我就这两年的卫生管理工作实践,结合本县卫生工作实际,简要谈谈对处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体会及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县县、乡、村三级卫生网络基本健全,国家疾病报告信息系统已建到县、乡两级,县一级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救灾防病报告管理系统,县、乡分别制定了处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初步建立了快速反应机制,构建了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平台,但存在问题还十分突出。

  一是专业技术人员、设备匮乏。乡镇卫生院防保组、县疾病控制中心的非专业人员占很大比例。

  二是投入不到位,应急处理能力较差。财政多年来对乡级卫生机构投入比例不大,使乡镇卫生院对开展防病工作、业务培训、健康教育工作等一些必要的投入不足。

  三是应急处理能力弱,善后处理机制不建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存在医疗救治能力不高、专业医疗人员不足等问题,直接影响了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置。

  二、建议与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一是建立和完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队伍。进一步建健全和完善现场流行病学、医疗救治专家库,加强对县、乡级现场调查和县级医疗救治能力建设,提高现场处理和救治水平。应本着“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原则,加大投入,加快专业人员培养,不断提高队伍的素质,尽快落实卫生系统绩效工资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确保队伍稳定,真正做到“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二是健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物质贮备机制。突发事件发生后,需要相应药品设备。目前,药品供应滞后,特别是遇到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需求量大,供需矛盾更加明显。特殊事件,需要特殊、特效药品、设备,由于物质贮备机制不够健全,急需时甚至无法取得,影响了事件的处理。因此,应健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质贮备机制,即根据不同类别事件发生频次、可能波及范围,从国家到乡一级都应健全物质贮备机制,存贮不同品种的药品、物质、器械,既能保障事件发生后及时供应,又可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三是完善应急处置机制。为使事件发生后能及时报告、处理,目前国家建立了多个报告系统,但这都是在卫生系统内部使用。非卫生人员发现事件发生后,如何及时报告是整个报告的关键。应设立一个全县统一、让群众广泛知晓的统一电话号码。为使事件处置人员快速到现场,应配备专用车辆并有专用标志,人员也应着专用服饰或标志,以便群众识别,快速让道。相应人员车辆设备应处于应急状态,这样才能保证事件的及时处置。

  四是优化检验能力配置,快速明确事件原因。尽快明确事件原因是成功处理事件的关键,检验、监测结果是查明原因的最重要手段。目前乡一级对处理突发公共事件基本无检验、监测能力;县一级也是设备不够先进、技术水平低、开展项目少,很多项目都要向市、自治区级求援。我认为应优化检验能力配置,合理安排自治区、市、县三级所承担的检验监测项目,自治区级承担设备、条件技术要求较高的项目,市级承担一些日常较少开展的项目,县级承担日常项目。

  总之,处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是卫生系统综合能力和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的集中体现。应急处理体系的完全建立和正常运行,需要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以及运行中相关部门配合、磨合的过程。在能力建设上除能处理传染病暴发、不明原因疾病发生、食物和职业中毒外,应向高标准迈进,使我县的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上一篇:工作作风纪律整顿心得体会范文5篇
下一篇:关于远离毒品心得体会范文5篇
推荐内容

Copyright @ 2013 - 2018 及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及时范文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1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