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文化嘉年华》2019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央视直播观后感七篇

来源:节日演讲稿 发布时间:2020-01-12 点击:

  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于北京隆重开幕。伴随而来的就是我们期待已久的文化盛宴—亚洲文化嘉年华,场面十分震撼,美得令人移不开眼。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亚洲文化嘉年华》2019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央视直播观后感,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亚洲文化嘉年华》2019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央视直播观后感七篇

  亚洲文化嘉年华2019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直播心得观后感精选1

  浩瀚星空,多彩亚洲。5月15日晚,伴随着《命运共同体》的激扬乐声,一场以“青春嘉年华,共圆亚洲梦”为主题的亚洲文化嘉年华拉开大幕。在三万多现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中,习近平主席发表致辞。习主席指出:“亚洲各国都有古老灿烂的文化,既独树一帜、各领风骚,又和谐共生、交相辉映。亚洲文明的多样性赋予了亚洲文化更为丰富的色彩、更加持久的生命力。”

  这场历时一个半小时的亚洲文化盛会正是对习主席讲话的完美诠释。姹紫嫣红的文化之花尽情绽放,艺术跨越民族、穿透心灵、沟通思想,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光彩动人的亚洲、活力澎湃的亚洲、和平进步的亚洲。

  文明的魅力在于多姿多彩。亚洲这片广袤的大陆上拥有47个国家、1000多个民族和世界2/3的人口,是多种文明和谐共生的典型地区。数千年来,通过持续不断的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交往活动,亚洲各国共同绘就了一幅文明交流对话、融合互鉴的瑰丽画卷,书写下波澜壮阔灿烂辉煌的文明图谱。正如这场嘉年华所呈现的,从中国的京剧到日本的和太鼓,从俄罗斯的风情歌舞到巴基斯坦的动听民谣,从柬埔寨民歌到印度宝莱坞歌舞……来自不同国家的演员们为观众奉献了一场风情万种又交织融合的视听盛宴。绚丽的表演、多样的艺术表达了亚洲各国艺术家携手推动亚洲繁荣进步、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美好心愿。

  人类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进步。习主席亲自倡议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正是为促进亚洲及世界各国文明开展平等对话、交流互鉴、相互启迪提供的全新平台。在这里,不同文明之间的真诚对话与交流,让不同国家文明超越社会制度、发展阶段、文化传统的差异,增进彼此之间的互信,推动发展合作,最终实现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让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精神代代传承。

  文明交流互鉴不仅是对历史的呼应,也是现实的需要。习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主旨演讲中提出了亚洲人民的“三个期待”,并向亚洲各国发出了真诚倡议:把握大势、顺应潮流,努力把亚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亚洲各国山水相连、人文相亲,有着相似的历史境遇、相同的梦想追求。这为文明之间的对话增加更多的可能。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例,近6年来,作为重要的参与力量,亚洲各国秉持开放精神,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推动“一带一路”在亚洲取得丰硕成果,为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奠定了坚实基础。

  “山水相连,亲密的亚细亚,美丽亚细亚,光荣亚细亚。手拉手,我们是一家。”嘉年华上,激昂的歌声抒发出了亚洲人民的共同心声。正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主创团队所感言:仅用45天时间,亚洲各国艺术家们就汇聚在一起,共同精心打造这台嘉年华,这本身就说明了文明交流的强大魅力。

  歌舞悠扬、文明闪光。让我们携起手、心连心,守望相助、同舟共济,更好地凝聚起亚洲力量,在世界前进的步伐中前进,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携手共创亚洲和世界更加美好的未来。(央视评论员)

  亚洲文化嘉年华2019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直播心得观后感精选2

  作者:张鹏

  初夏的北京,生机盎然。中国主场外交精彩纷呈,高潮迭起。继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之后,5月15日,中国又一次迎来一场国际盛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阳光有七种颜色,世界也是多彩的,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2014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参加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时,首次提到了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时隔不到一年,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习近平主席再次发出倡议:“中方倡议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加强青少年、民间团体、地方、媒体等各界交流,打造智库交流合作网络,让亚洲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让地区发展合作更加活力四射。”

  文明的交流既有大的战略格局的合作,也有细致入微的濡化融合。而后者往往就是在和各国民众切身相关的日常当中发生,是形而上与形而下之间的交汇。这样的交流和对话,无疑利于促进彼此之间的身份认同

  此次,在北京举办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带着历史以来亚洲文明最鲜明的特征,那就是:不同的文明彼此真诚对话、交流互鉴、互相包容、相互滋养。古代亚洲的稻作文化、茶文化,以及和丝绸、棉花有关的生活习俗,成为亚洲人民绵延至今、根深蒂固的日常生活方式,并深刻影响、渗透到世界其他文明中。佛教、儒教、印度教、伊斯兰教的传播,塑造和丰富了亚洲人民的心灵世界。在古代历史上中国与日本等东亚国家的文化交流,从广度到深度,更是谱写了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篇章。

  文明是多彩的。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可以丰富人类文明的色彩,让各国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开创更有选择的未来。从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胡麻、无花果、西瓜、大葱、胡萝卜、胡蒜、番红花、香菜等农作物,由此改变了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和习惯。同样,文明也是互通的。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平台,从如今的中国出发,一列列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将丰富的中国产品带向远方,让世界人民享受到来自中国的馈赠。而返程时满满当当的列车,不仅带动了中国与世界双向的经贸交流,更是有助于增强中国民众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数千年来,不同的文化在丝绸之路上交流融合,演绎出不同的乐章,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宝库。如今,“一带一路”架设文明连心桥,古老的丝绸之路焕发勃勃生机,共同迎来路路相连、美美与共的新未来。在日益繁荣的商品交流和贸易往来中,不同文明间的相互碰撞,也让彼此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文明是多彩的,文明是平等的,文明是包容的,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习近平主席曾多次在不同场合用生动形象的描述来阐释文明交流的重要性。同样,亚洲国家具有不同的民族、文化、宗教背景,开展亚洲文明对话,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是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更是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同一个亚洲,同一个未来。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过去数千年来,在亚洲的黄河和长江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以及东南亚等地区,孕育了众多独具特色、多姿多彩的文明。如今,亚洲各国人民也在不断从悠久的文明中汲取养分,文明的当代价值在经济、社会等发展中也得到了彰显。文明具有多样性,就如同自然界物种的多样性一样,一同构成我们这个星球的生命本源。“顺道而动,天下为向”,正如世界上不存在可以以邻为壑、独善其身的孤岛,文明的发展同样也需要以开放与交流的精神实现共建、共存、共享,无论何种文明概莫能外,这既是事物演进的规则、规律,也是历史前进的大道、大势。

  对话交流、相向而行,不仅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需要,也是文明与文明之间的需要。古往今来的历史都告诉我们,文明通过交流创生共同体,文明也通过交流创建扩展共同体,文明还通过交流完善共同体。中国立身于自己的文明,同时作为亚洲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积极地推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是一次汇聚亚洲文明、凝聚亚洲共识的盛会,必将会给亚洲乃至世界文明进步带来新的巨大活力和动力,给亚洲和世界带来世人所希冀的“文明期待”。

  亚洲文化嘉年华2019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直播心得观后感精选3

  作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重要活动之一,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亚洲文化嘉年华”将于5月15日晚亮相国家体育场“鸟巢”。5月12日,“亚洲文化嘉年华”已经顺利进行彩排,成龙、张艺兴、郎朗、张杰、陈伟霆以及郑智薰(韩国)、杜氏清花(越南)、林俊杰(新加坡)、埃登·霍蓝(以色列)等文艺名人纷纷登台亮相。此外,意大利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也将在嘉年华上献唱《今夜无人入睡》。

  今晚的“亚洲文化嘉年华”,将在交响互动大合唱《我们的亚细亚》中拉开序幕。《我们的亚细亚》由中国交响乐团、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以及由来自亚洲众多国家的乐手组成的亚洲联合乐团合奏。作为“亚洲文化嘉年华”的主题曲,该歌曲已于5月8日发布,旋律激昂高亢,歌词朗朗上口。

  来自亚洲各国的演员们将带来具有各国特色的歌舞节目,呈现一出多姿多彩的亚洲风情大联欢。古老的丝绸之路绵延万里、跨越千年,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丰富多样的文化特色,各国文明之间交流对话、融合互鉴的美丽画卷也在演出中缓缓展开。日本的和太鼓、俄罗斯的风情歌舞、巴基斯坦的民谣、土耳其的火舞……这些歌舞节目虽然语言和民俗风情各有不同,但承载了共同促进亚洲文化繁荣的美好祈愿,将用文化交融的创意编排,给观众带来深刻的情感体验与情感共鸣。

  鼓舞飞扬、青春亚洲,亚洲文化正以其勃勃生机向世界宣告其大有可为之势。“亚洲文化嘉年华”同样汇聚了“青春力量”,歌曲《光耀亚洲》中,来自各国的年轻人载歌载舞相聚这方舞台,共同唱出自豪感,唱出自信心,唱响光明未来。这些节目不仅昭示着青春亚洲的无限活力,更为亚洲人民凝心聚力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共同开创亚洲美好未来奏响最强音符。

上一篇:亚洲文化嘉年华2019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央视直播心得观后感八篇
下一篇:亚洲文化嘉年华2019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央视直播领导观后感精选十篇

Copyright @ 2013 - 2018 及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及时范文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1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