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人进步的励志故事

来源:激励口号 发布时间:2020-09-26 点击:

  有时,成功就在我们眼前,但却被我们所忽略,以致最终地丧失。把握眼前,坚持做好每件事,那么,成功将会离我们越来越近。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鼓励人进步的励志故事,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故事1:一场24条腿的足球比赛

  弗兰克斯是海地人,热爱足球,热爱生活,从小就在街边、马路上踢球。尽管每天他都要靠搬运沉重的货物来养活一家人,但一有时间,不管多累多晚,哪怕是一个人,他也要对着墙壁踢球。虽然没有球鞋,足球也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但他一直在坚持,这是他的爱好,也是他所有的娱乐。

  灾难降临的时候,他还在工厂,突如其来的地震瞬间摧毁了仓库,水泥墙壁倒下来,砸在了他的腿上。等弗兰克斯醒来的时候,已是灾后的第6天,他顽强地挺了过来,但是,却失去了一条腿。

  看着空落落的裤管,弗兰克斯撕心裂肺般大哭。他痛不欲生,23岁的青春,该怎么面对未来?而且,他再也不能踢足球了,世界在这一刻黯然失色,梦想与快乐支离破碎,他陷入绝望之中。

  回到用帐篷搭建的家中,弗兰克斯无精打采。活着,对他来说,也许是一件痛苦的事,他无力去面对这残酷的现实,成天都在睡觉,用昏睡来逃避清醒时的难过。几个月来,他一直这样迷茫,吃完救济粮,就爬到床上。

  一个下午,弗兰克斯拄着拐杖,前去领取食物。当他路过一个停车场时,突然飞过来一个足球,他毫不犹豫,下意识地用健全的腿将球踢了出去……

  一记完美的弧线,球飞到人群之中,在场的人对他的表现报以掌声。那一瞬间,给了弗兰克斯莫大的触动,是啊,自己还有一条健全的腿,一样可以踢足球,一样可以去工作。振作起来的弗兰克斯以崭新的热情重新投入到足球中。海地地震造成30万人受伤,其中4000多人截肢,源源不断的问题随即产生:如何让这些截肢者重获新生?如何让他们恢复锻炼身体的决心和勇气?如何给他们设置安全而科学的锻炼项目?弗兰克斯在政府的支持下,联系上一批同样只有一条腿却一直热爱足球的人,一起组织了一个球队。因为欣赏昆虫狼蛛断腿后仍能生存,他们便取名叫“狼蛛队”。球队共有15人,14人只有一条腿,守门员除外,但是,他却只有一只手。

  现实总是格外残酷,在训练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身体和心灵的创伤不是很快就能抚平的。在拐杖足球开展初期,心情苦闷的球员们甚至会拿拐杖作为攻击对手的武器,但随着比赛的增多,他们基本都能遵守场上纪律了。因为无法掌握平衡,他们经常一跑就摔倒,速度也格外慢,更不用说控制足球了,甚至时常因为对方的拐杖而被绊倒,一用头顶球也会倒下……相比正常人踢球的练习,他们得多付出十倍百倍的汗水。

  尽管困难重重,但他们没有放弃,一直坚持训练。慢慢地,大家越来越灵活,控球技术也愈发熟练。他们学会了如何借助拐杖左右摇摆身体,怎么挑球和用一条腿盘球——球员只能用自己仅有的那条腿运球,拐杖运球算犯规,队员们因此练就了一身比健全运动员更惊心动魄的运球技术。单腿快速奔跑对他们的平衡能力要求很高,为了能踢到球,他们的拐杖在每一次停下时几乎都要插进草皮中,当再次奔跑时就很容易摔倒。不过,对从死亡线上走过的他们来说,战胜困难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三个月后,当一名队员成功将球踢进门框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开怀大笑,却也同时放声大哭。因为,他们的坚持,终于有了希望。

  为了更好地宣传这种积极的心态,弗兰克斯时常组织与其他同样一条腿的球队打友谊赛,希望通过比赛让海地人找回生活的勇气,为竞技,为娱乐,更为那种绝不屈服的精神。球员们或拄着拐杖或安装假肢,用幸运保留下来的一条好腿快速奔跑抢球、传球、射门。他们似乎在告诉全世界,海地残缺着,海地人却坚持着,在这块支离破碎的土地上,点燃了复苏的希望。

  2011年12月26日,世界足球盛典——2011足球奥斯卡活动拉开帷幕,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这里。弗兰克斯的球队也出现在了赛场,成为2011足球运动中最感人的身影,震撼着所有人的心灵。阳光照耀下的绿茵场上,22名球员,24条腿骄傲挺立,除了守门员,所有的球员都架着双拐。场上也只有42只手,因为双方守门员都只有一只胳膊!

  因为每名球员残疾的那条腿截肢的程度不尽相同,有的人截肢的部分在膝盖以下,而有些人的截肢程度比较严重,只残留了一小部分大腿。所以,为了公平起见,比赛规定一律不允许用残疾的那条腿来触球,也不允许拐杖碰球。就这样,在上下半场各25分钟的比赛中,球员们放弃了为生活方便而佩戴的假肢,拄着拐杖,快速奔跑抢球。进球后的狂喜、追赶时的坚毅,在那一刻,笑容绽放在每个人的脸上。当比赛结束,全体队员相互依靠,举起双拐庆祝的瞬间,整个世界,为之动容。

  一个简单的事实是:他们虽然失去了一条腿,却没有放弃奔跑,用另一条幸运的腿,挺拔而快乐地站立着。

  励志故事2:“幸运石”其实离你并不远

  他6岁开始“创业经商”养家,12岁创办自己的公司,14岁成为百万富翁,20岁出书教人如何创业。这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就是当今美国最年轻的百万富翁、著名的“商界神童”——费拉·格雷。他用短短8年的时间就取得了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无法达到的成就。

  小格雷自记事起,就觉得单身的母亲好像从来没有休息过。他睡觉时,妈妈还没有睡;他睡醒时,妈妈早已经起床了。日久天长,小格雷真切地感受到了求生的艰难。后来由于劳累过度妈妈心脏病发作,小格雷对妈妈说:“我一定要做些事情来帮您!”

  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个才6岁的孩子,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他能帮什么忙呢?更何况,在美国雇佣童工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格雷在到处碰壁后仍没有灰心丧气,他坚信世上无难事,自己一定能想出办法来帮助母亲。既然求别人不行,不如自力更生。可哪里才有适合自己的赚钱门路呢?他天天观察思考,时时寻找灵感。

  终于有一天,他发现了“新大陆”——他家的街道上到处是圆滑的石块,如果将这些石块变废为宝,岂不是财源滚滚?可如何变呢?他经过深思熟虑,按照当地人的风俗习惯,挑选一些漂亮的石块涂上美丽的颜色,写上祝福的文字或是画上吉祥的图案,然后挨家挨户敲门去推销自己的“产品”。

  每到一家,他大声地敲门,大方地跟大人们握手。然后有板有眼地推销:你愿意买下这块“幸运石”吗?虽然便宜,但作用不小,它能用来做镇纸、压书具或者门脚夹。人们往往会疑惑地问他,这不是街道上那些小石头吗?小格雷眨着眼睛,毫不隐讳地解释说:“是的,但是您没发现它跟以前躺在街道上的模样不一样了吗?”人们再看眼前这些石头,忽然觉得真的很可爱,在佩服这个小机灵鬼的同时,也乐意买他的“幸运石”了。

  8岁的时候,格雷建立了自己的商业协会,叫做“城区街坊经济企业协会”,这是一个鼓励年轻人创业的社区组织,会员也大多是一些贫困家庭出身的儿童。格雷设法获得了一些当地商人的捐赠,用于交通和租用开会场地的费用,以便让穷孩子们聚在一起学习经商的方法。

  靠着筹集到的款项,格雷和他的小商会开始推广自己的业务,包括售卖小饼干和礼物卡。在某种程度上,这就是他学习如何创业的第一课。

  几年后,格雷的创业经历引起了当地媒体的关注,他还得到了一份播音工作——获邀在当地电视台的一个脱口秀节目“后台直播”中担任主持人。这时格雷虽年仅12岁,但他已经能在观众面前不无幽默地侃侃而谈了。他的名声逐渐大了起来,开始有人预约邀请他进行一些演讲,每次的出场费高达数千美元。

  在积累了足够的资本和一定的市场营销经验后,格雷创办了属于自己的一家食品公司。他自己用火炉制作糖浆,倒进瓶子里,然后送去给包装工人,并且设法找熟悉这个行业的人来指导他。靠着这家食品公司和其他一些资产,14岁的格雷正式成为百万富翁,创下了美国商界的传奇。

  20岁时,格雷又根据自己的创业经历写成一本书。索尼影视娱乐公司知道格雷的敌事后打电话给他,希望投资将他的故事拍成一部电影。

  格雷之所以能从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小子变成美国最年轻的百万富翁,就是源于他有一双能从别人不会注意的细微事物中找到商机的“慧眼”。其实对微小事物的仔细观察,正是事业、艺术、科学以及人生各方面的成功秘诀,只要用心去思考,认真感悟细小事物,人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幸运石”。

  励志故事3:成功,就要自断退路

  谁都不可否认,人在本质上都是眷恋舒适平稳,喜欢懒散闲逸的。

  但若要让自己的人生有所突破,有所成功,就必须给自己更大的压力,逼自己尽最大的努力。

  这时,选择自断退路确实是一个绝好的方式。

  出身贵族的法国大作家雨果有着广泛的社交圈,常常要去参加各种宴会活动。

  后来,他觉得这样下去太影响写作了,于是想出了一个绝招:把身上所穿的华贵衣物全部锁在柜子里,然后把钥匙丢进了小湖的深处!这样,由于根本拿不到外出要穿的衣服,逼得他彻底断了外出会友和游玩的念头,埋头写作。一部仅用5个月时间就完成的作品,就是后来成为世界文学经典的巨著《巴黎圣母院》。

  当我们难以驾驭自己的惰性和欲望,不能专心致志地前行时,不妨斩断退路,逼着自己全力以赴地寻找出路。

  不论是自断退路,还是他断退路,只要是断了退路,不留退路,就更容易找到出路,就更可能获得成功。

  励志故事4:你在找借口,我在想办法

  大学毕业后,我应聘到一家知名广告公司做人资专员。某日在整理员工档案时,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策划部总监苏晴和公司前台陈雯居然都是历史专业毕业生,而且两人毕业于同一年,进公司的时间也差不多,陈雯的毕业院校甚至比苏晴的还要出名一些。

  要知道,策划总监的工资可是前台员工的六七倍!这个奇怪的现象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开始留意二人的言谈举止。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苏晴做起事来总是雷厉风行,是特别爱动脑筋的那种人,对于公司分配的任务,她相当用心,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将策划文案做得漂漂亮亮,拿到的奖金总是别人的好几倍,是一位极具“钱途”的知性女白领;相比之下陈雯则懒散许多,前台的工作比较清闲,除了收发传真、接听电话和接待客人,基本上就没什么事情可做了,所以大部分时间陈雯都在上网聊天,要不然就是逛“淘宝”。这使我大致明白了造成二人之间差距的原因,而几次谈话则更加证实了我的猜测。

  一天,我加班到很晚,下班时在电梯口遇见了苏晴。我们随意聊了几句,然后一起去楼下的面馆吃宵夜。吃饭时我问她:“苏总监,你大学读的是历史专业吧,怎么想到做广告这行?”

  苏晴笑着说:“历史可是公认的冷门专业啊,毕业时找工作那叫一个难,我投了好多份简历,但通知我面试的公司却少之又少,就算接到面试电话,也最多是走个过场,找到工作的机会相当渺茫。那时候我就不断地想办法把自己推销出去。后来我发现本专业的毕业生最爱往学校、史学编辑部等地方投简历,但那么多份简历投过去,对方未必能仔细看,所以我就避开那些地方,开始留意其他行业。刚好这时候我发现咱们公司招实习生,就跑来应聘了。”

  “当时公司录取你了没有?”我好奇地问。

  “开始公司不肯要我,说只要广告或者新闻专业的在校生……”苏晴笑着说,“我就软磨硬泡,说自己可以先试做半个月,暂时不拿工资,如果公司觉得我不行,随时可以开除我。老总看我这么执着,就同意了。”

  苏晴还告诉我,试用的那半个月里她拼命表现,努力想办法让公司留下自己;被转成为实习生之后,她又不停地想办法转正,转正后又拼命想办法升职,交出好作品。

  “我就一直想办法啊想办法,其实只要你肯动脑子,就会发现什么专业啊、现实啊,都不能成为你的阻碍,你最终会美梦成真的。”苏晴调皮地说。

  苏晴的话令我深受鼓舞,而几天之后,我又在陈雯那里听到了一套截然不同的理论。那天,路过她的座位时,我刚好听见她和另一位女同事在聊天。陈雯抱怨道,自己当初读大学时偏偏报了个最冷门的专业,导致找工作特别难;而且自己是女生,现在的工作单位都青睐男生,女生求职最吃亏;还有就是现在这个社会处处需要关系,跟她同宿舍的女生就是靠家人帮忙进了一家事业单位,像她这种没背景没关系的女生,根本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旁边的同事轻声质疑道:“我听说苏总监也是学历史的,人家怎么……”话还没讲完,就被陈雯打断了:“没办法,有些人运气就是好,跟人家拼运气哪里能拼得过?当初要不是我爸妈逼着我读死书,我现在也不至于混成这样……”

  听了陈雯的话,我完全明白了为什么两个人在毕业数年之后会产生这样的差距。她们一个在努力想办法,琢磨着如何让自己变好;另一个则拼命找借口,为自己的无所作为开脱,并不断强化消极的自我认知。这样一来,高下立见,战斗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励志故事5:困难,只是人生中的顿号

  “给我一片蓝天,一轮初升的太阳;给我一片绿草,绵延向远方;给我一只雄鹰,一个威武的汉子;给我一个套马杆,攥在他手上……”当《套马杆》这首耳熟能详的草原歌曲唱响时,人们自然会想起“草根”词作者刘新圈。

  出生于河南平顶山农村的刘新圈,由于家乡闹灾荒,初中就辍学了。穷人家的孩子闲不住,在家里没待上半个月,老爸为他安排了外出打工的事。临出门时,他的包里带有三样东西:纸、笔和一本破得不成样的《三国演义》。工友们笑他:“你不像个打工的,倒像个蹭课的!”

  纸用完了,只要见地上有没有字的纸,他就捡起来。一本破烂的《三国演义》看了一遍又一遍,实在没书看了,他就捡起别人垫屁股的书将就看。白天打工,晚上回到出租屋,要是停电了,他就窝在煤油灯下翻来覆去地看,鼻孔被煤油灯熏得黑黑的。诗歌、散文、小说,刘新圈尝试着写,欣喜的是有的变成了铅字,但更多的是石沉大海。22岁时,刘新圈和几位初出茅庐的诗人,被湖北一家出版社看中,承诺出一本《桃花汛》的诗集。本以为可以靠稿费养家了,但一个月后,他接到通知,赶到邮局,发现等待他的只有一麻袋卖不出去的诗集。

  刘新圈意识到,写作也许已无法改变自己的生存状况。是坚持,还是放弃?这个时候,如果放弃,就意味着给自己的人生追求画上句号。人生,只有顿号,没有句号!创作上停滞不前,也许是自己没有找到一个好的突破口。就在刘新圈迷惘无助之时,一个知心文友建议:“你的文笔不错,写写歌词,练练手。”

  写诗和创作歌词虽有相通之处,但差别很大,况且他对音乐一窍不通。一度酷爱诗歌的他,刚练习时,常把歌词写成了诗歌,好在网友们不断提醒他并帮助他修改,慢慢才摸出一点写歌词的门道。

  2007年,在摸黑中走了七年的刘新圈,终于写出了第一首像样的歌词——《你是土豆我是地瓜》,并得了500元稿费。随后,第二首歌词《仰望天山》卖了2000元。慢慢地,开始有唱片公司关注他,网友们也戏称他是匹“词坛黑马”。可是这点成绩还不足以骄傲,刘新圈要从生活的历练中写出有深意和影响力的歌词,而不仅仅是为了发表,为了挣几个稿费。

  很快,他发现现今的人们,无论是身边的人,还是自己,生活很艰难,精神上也很压抑,想拥有一颗回归自然,过上自由、美好生活的心。“如果能写成一首草原歌词,有辽阔的草原,有空旷的旋律,一定会驱散每一个人疲惫而又压抑的心境。”这种想法一旦在心头闪现,刘新圈就有点把持不住了,这种情感上的长期积累,一旦找到了一个可以表达的点,就如一泻而下的瀑布。一个小时后,歌词《套马杆》就呈现在了眼前。

  为了使自己的创作经久不衰,刘新圈每年外出采风二十余次。一年冬天,刘新圈来到了呼伦贝尔的根河。在一个小村里,他发现,这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老人在家留守。在这高寒的小村庄,老人们一谈及在外打工的孩子就默默流泪。这场景触及了刘新圈内心的过往,当晚一气呵成地写出了歌词《呼伦贝尔的冬天》。

  此后,凤凰传奇的《天籁传奇》、腾格尔的《万马奔腾》、何静的《天边的格桑花》……都出自刘新圈之手。至今,他已创作超过300首歌词。

  由一个草根诗人蜕变为一匹词坛黑马,刘新圈的人生充满了传奇。他的经历再一次告诉人们:所有的困难都是暂时的,就像句子中的顿号,只是停一停,顿一顿,顶多是一只稍稍休息一会儿的拦路虎。藐视它,跨过去,成功就在不远处。
 


相关文章:

1.激励人努力奋斗的小故事

2.经典励志团队激励小故事7个

3.正能量激励人的小故事大全

4.经典励志团队激励小故事

5.做人立志励志故事

6.关于努力的励志名人故事

上一篇:关于女性励志名言大全
下一篇:大学教室8字励志名言精选

Copyright @ 2013 - 2018 及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及时范文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189号